EHS资讯:今年元旦,全国首批74个城市发布AQI(空气质量指数),一个星期后,这个更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指数就遭遇挑战——严重雾霾天气令我国中东部地区深陷十面“霾”伏,媒体纷纷报道多地PM2.5浓度与AQI双双“爆表”。 继2011年底的PM2.5之后,这次雾霾天气又捧红了“爆表”和“AQI”。 尽管室外模糊混沌,许多网友仍不忘查看手机里的空气质量软件,想通过陌生的AQI看清身边的空气到底有多“脏”。究竟什么是“爆表”?地图上那一个个或红或紫的AQI圆点究竟表示污染多严重?AQI和PM2.5又有什么关系? 本期科技能见度将为大家详细解读AQI,这个被专家认为更贴近人们真实感受的空气质量指数。 ——增加三指标,要求更严格 AQI为何爆表? 在这轮雾霾最严重的1月12日,一条来源于央视新闻报道的帖子在网上热传——“环保部今日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PI污染指数前10位的是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不少细心的网友留言表示,自己明明看到所在城市AQI已经爆表,却没有排进前十。 为何AQI爆表了还没挤进前十?API和AQI该信谁? 其实,“爆表”是网友对空气质量指数达到最高500的戏称。AQI是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的英文缩写。要了解AQI,得从它的前生API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说起。 API是根据1996年颁布的空气质量“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制定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评价指标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3项污染物。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API开始显得“力不从心”——灰霾天数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一些较发达地区显着增加,而API仍然一片“优良”。 从2011年末开始,多个城市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市民的实际感受与API显示出的良好形势反差强烈,呼吁改进空气评价标准的呼声日趋强烈,也是从那时起,原本生涩的专业术语PM2.5逐渐成为“热词”。 广东省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接受本报采访时就曾表示,灰霾的形成主要与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有关,此外,反映机动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污染的臭氧指标,也没有纳入到API的评价体系中,这都不能适应珠三角城市以机动车尾气为主、灰霾较多的空气污染新形势,造成市民感受与数据存在出入的情况。 为此,空气质量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去年初出台,对应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也变成了AQI。 虽然名字上看更“斯文”了,从“污染指数”变成了“质量指数”,但其要求却更为严格——在API的基础上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3种污染物指标,发布频次也从每天一次变成每小时一次。钟流举认为,AQI使以往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公众感官不一致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按照国家要求,包括珠三角9市在内的74个城市从2013年元旦起开始按新国标监测并公布AQI,2013年内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EHS中国) 而网友热传的“环保部发布的空气污染最严重前十城市”其实是以老标准API来排名的,由于API比AQI标准较为宽松,参与评价的也不包括这次大范围雾霾的最大元凶PM2.5,所以一些PM2.5严重导致AQI爆表的城市,在API上并没有排进前十。 【相关资讯】 |
前一篇: 我们该如何应对环境风险的挑战?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