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网站12月13日发出通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组织开展“地沟油”检测方法研究与论证工作,并向社会征集检测方法。根据通告,此次征集将于12月31日结束,同时,通告中还公布了联系人、联系电话和邮箱。此前,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曾表示,目前征集到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特异性不强,有关部门将再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法(12月14日《新京报》)。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经两次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这种问计于民的方式,释放出的信号是尊重民意,通过汇集民智、集思广益,尽可能快地破解地沟油检测难题。但是,就目前而言,还应该理清的是,地沟油检测到底有多重要?或者说,地沟油检测是不是最重要的议题?公众固然需要地沟油检测技术,更需要看到地沟油早日被遏制。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即便征集到了地沟油检测技术,消费者人人都掌握了,但是,如果监管部门渎于职守,地沟油依然会四处出没,施害于人。正如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刘清珺认为,(地沟油)快速检测只能作为威慑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责任体系和诚信体系的建立。 建立责任体系包括两方面:一是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应该遵纪守法、保持操守。日前,重庆警方介绍,在打击“地沟油”行动中发现,在粗加工、精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当地正规食用油生产企业参与其中。此外,批发商将“地沟油”与正品油勾兑,规避风险牟取暴利。如果正规企业不正规,也干一些宵小之事,地沟油就会更加泛滥,而地沟油和正品油一旦混搭,也会增加地沟油检测的难度。 二是监管部门应该守土有责,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意识打击地沟油。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监管者都能对得起公众托付。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当记者举报地沟油时,某地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称,没有对餐厨垃圾违规排放的执法权,近年也没有相关执法记录;工商局表示,只负责进入商场、超市、批发农贸市场等区域的食用油检查,卖的是不是“地沟油”需由质监部门判断;质量技术监督局表示,基本依靠市民投诉、举报以及各区县和街道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的产品抽检发现问题。近两年来,质监局未收到过“地沟油”的相关投诉。如此踢皮球,地沟油怎能不有恃无恐。 此外还应看到,地沟油检测技术只是事后救济,即只有地沟油销售了、进入市场了,消费者才可能利用技术进行检测,这种防范其实有点儿晚,也未必可靠,更良好的预期是,不给地沟油出头露面的机会。这同样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严格管好餐馆和家庭的厨余(餐厨垃圾);二是当厨房废物“不幸”被不法商贩收购后,监管部门多进行一些地毯式的摸查,不让不良商贩有非法加工的机会。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尴尬的是,千呼万唤地沟油检测技术仍未出来。其实,无需气馁,打击地沟油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捷径。多策并举,综合治理,尤其从源头抓起就显得很重要。既然地沟油检测技术一时半会儿出不来,监管部门就应该更有责任心,多一些使命感,多拿出好法子,对厨余的产出、回收到利用等每一关口都洞若观火。
|
前一篇: 与PM2.5有关的行业
后一篇: 公安部:允许校车走公交专用车道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