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引起人大代表热议 全国“两会”上,什么样的发言最掷地有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到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时说:“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政府的庄严承诺铿锵有力,人民大会堂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两会”上,什么样的建议最引人注目?“和谐社会首先是健康社会,关注民生首先要关注民众健康,我发言的题目是《关注大气污染治理就是关注民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开放团组会议上,代表广东代表团首个发言,引起了各路媒体的强烈共鸣。 在已经进行了两天的全国人大分组讨论中,保护环境以保障人民健康的话题无疑是代表们的心声和热点,成为了人大会场上最有分量的声音。 健康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该怎么评价? 3月5日下午进行了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开幕后的首次分组讨论,广东代表团迎来了众多媒体记者。作为首个发言的代表,钟南山说,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空气污浊、饮水有害、食物有毒、家具有味的环境里面,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得病,因为所有的人都需要呼吸,需要喝水,需要吃东西。 在我国,环境污染与疾病发生之间的临床医学研究还不够充分,一部分反映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没有与人体的感受和病理发生直接挂钩。过去就有公众反映自身对灰霾天气的直观感受与政府发布的“蓝天”结果大相径庭。针对这个问题,钟南山举例说,美国在2006年对204个城镇进行观察,发现空气中每立方米PM2.5的含量增加10微克,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就相应增加1.28%;香港在2000年~2005年的统计资料也显示,空气中每立方米PM2.5的含量增加10微克,急性呼吸病的住院率就增加1.94%,慢阻肺的住院增加率达到3.1%。目前,我们的研究机构发现,凡是遇到灰霾天气,医院的门诊数就增加10%~15%。“我正在研究导致当前我国肺癌发病率直线上升的根本因素,这其中就包括肺癌是不是跟PM2.5有关系。” 因此,钟南山提出,在医学界原有的健康建议,即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早防早治4个方面的基础上,还要增加绿色环境这个指标。 惠民生怎能只着眼于GDP? 全国人大代表、首钢董事长朱继民说,PM2.5看上去是个环境问题,实际上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民生事小,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民生事大,长治久安、子孙万代。民生工作千头万绪,中心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关注群众的需求,顺应人民的愿望。增加收入是民生,就业保障也是民生,而健康是万源之本,是最重要的民生。 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条底线,一切经济活动都不能突破。当记者问到环境保护与GDP增速之间的先后关系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回答说:“有企业家曾经跟我们反映,你们忙了半天,结果就是让我们的经济搞不上去。我说,这样,你今天坐劳斯莱斯,下车后我送你一碗污水喝,你干不干?喝着污水坐劳斯莱斯去风光的事情,我看任何人都不会干,这个关系也就很清楚了。” “环境保护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民的利益必然远远高于GDP的利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包景岭说。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健康,不仅是保证个体健康,更是保证公众健康,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不仅要维护人类健康,更涉及整个生态系统。 钟南山说,政绩考核标准绝对不能太唯GDP。他建议,全面制订节能减排、改进生态的措施,比如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工业污染治理、汽车尾气治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 “我们烧的东西太多了。”朱继民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耗量以及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产能都在剧增。2011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这样的燃烧,怎么能不产生巨大的排放?”他建议,企业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在新兴产业、服务行业上扎实推进、有所发展。
|
前一篇: 如何让环保渗透到社会管理中?
后一篇: 立法不难,难于执法
2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