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小镇普光到国际大都市上海,遥遥2000多公里,如今正被一条绿色的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埋地下的天然气,从四川达州小镇普光“出发”,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两市,7次穿越长江,源源不断地送到上海千家万户。 如今,“川气东送”已成为进入上海的重要能源通道,为上海夏季用气高峰贡献清洁能源。那么,“川气东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天然气的到来给上海的空气质量带来了哪些变化?这条横跨中国半个版图的东西通道,又负载着怎样的能源调配战略? ■连续3年上海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90% 上海的天然气使用领域已经拓展到城市燃气、发电、交通、工业用气等方面,用气市场很大。尤其是近几年,上海市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优先保障居民用户的前提下,大工业用户、发电企业等的用气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一些已建项目正嗷嗷待“气”。 据有关人士介绍,川气东送工程主要包括资源勘探开发、天然气净化、地面集输及公用工程、长输管道建设和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以四川达州普光气田为主供气源,干线全长1702公里,2010年底建成了年产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总投资627亿元。 “川气东送”项目备受上海青睐,这源于天然气本身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燃烧时不产生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这条从四川跨越长江,抵达上海的气龙,不仅将缓解上海不少市民靠拧紧阀门过日子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大规模引进川气,还减少了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烟尘等的排放,对改善上海大气环境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9年~2011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高于90%,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最高达92.3%。2011年,上海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浓度指标较2000年分别下降了35.6%、25.2%、16.4%。空气质量的稳步改善,除了上海市采取淘汰高污染黄标车\控制燃煤锅炉的污染排放等措施外,天然气所占能源比例的上升也功不可没。 据了解,川气助阵,对上海优化能源结构、降低GDP能耗意义重大。一直以来,上海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据测算,上海市每增加1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GDP能耗可下降0.4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来之不易 或许上海市民不知道,川东北的气田深埋在5500多米的地下。有人把这里形容成“火山口”,一点不夸张。23座集气站绵延数十公里,高达50多兆帕的压力,稍有不慎,就有井喷的可能。那么,石油工人是如何唤醒沉睡地下亿万年的天然气?又如何将“高酸气”变成惠及百姓的“福气”? 位于达州市宣汉县境内的普光气田,预计探明天然气储量为5000亿~5500亿立方米。截至目前,累计探明储量已达4051亿立方米。在宣汉县普光镇,普光天然气净化厂主要负责高含硫天然气的脱硫以及硫磺回收和外运,全面建成投产后,这个厂日处理天然气将达到3600万立方米,居亚洲首位。据介绍,从地下“吸”出来的天然气首先通过集输管道送到集气末站,然后传输到净化厂进行脱硫、加压等工艺处理,“干净”的天然气再通过专输管道进入净化厂对面的“川气东送”首站,一天之内上海的用户就能用上川气。 普光气田作为“川气东送”工程的主供气源,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大气田。中石化“川气东送”有关负责人透露:随着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增加,普光气田最少可以稳定输气20年。 ■供气呈多元化格局 除了普光气田,中石化正在加速开发元坝气田。据了解,元坝气田建设是中石化继普光气田和“川气东送”工程之后最大的天然气建设工程项目。其主力气藏埋深在7000多米,有高温、高压、高含硫化氢,气水关系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勘探开发难度大。 按照中石化建设规划,元坝气田2013年末将建成年产17亿立方米净化气生产能力,2015年末建成年产34亿立方米净化气生产能力。元坝气田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川气东送”又一重要气源地。而元坝气田的加入,为“川气”进入上海又增添了底气。为确保能源安全,上海采用多元化天然气供应格局。目前,上海市共有五大气源:西气东输一线、二线、进口液化天然气、东海平湖、川气东送,有力保障了上海清洁能源的使用。 据悉,到“十二五”末期,上海每年约用气100亿立方米。目前,“川气”向上海送气3.35亿立方米,到2015年,年供气将达到19亿立方米,占整个上海天然气供应近20%的市场,而19亿立方米的川气,可以替代300多万吨原煤使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3.6万吨,有效改善上海的环境空气质量。
已同步至 EHS最新资讯的微博
|
前一篇: 热议哪些规定应进入环境保护法修正案?
后一篇: 中国的生物质能源究竟该怎么走?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