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资讯:屡屡出现的雾霾天气,让PM2.5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热点。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关注的地步,治理污染需要政府部门联防联控,也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 她透露,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经在规范对土壤污染的监测,日后,监测数据有望像PM2.5数据一样公布。 雾霾对人体伤害程度尚不确定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积累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温香彩指出,近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所受伤害很大,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预警信号。 相比国外,我国的污染情况很复杂。以北京为例,她介绍,目前空气污染分为一次和二次,其中,工业、生活、农业和机动车等来源形成一次污染,在太阳光照下,一次污染产生的部分化学物质会形成微颗粒物,继而形成二次污染。 但这些污染物的分类和成因都很复杂,“有时候单一的污染源可能同时释放好几种污染物,无法界定哪个来源对污染影响更大”,这也是中国环境监测在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比之下,在国际中影响较大的两次空气污染事件,都有比较明确的来源,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而伦敦烟雾主要由冬季壁炉取暖造成。 有网友担心,北京会重蹈伦敦光化学烟雾中数百人丧生的悲剧,对此,温香彩表示,尚不清楚雾霾天气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中美对比和名词争议均无必要 针对民众经常用中美两个国家做对比的做法,她表示不解,“两个国家的基本国情相差很多,比如饮食习惯,中国人喜欢煎炒,而美国人喜欢冷食。” 即使在国内,每个城市的污染情况都不尽相同。抛开工业生产不说,各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有区别,“跟产业发展方式、地貌都有关系”,温香彩称,1月雾霾天气中,河北污染情况特别严重,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脚下,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 此外,一则“PM2.5将有规范中文名‘细颗粒物’”的消息日前走红网络,引起民众讨论。对此,温香彩指出,在监测站内,监测人员一直以“细颗粒物”称呼PM2.5,但“PM2.5”的说法已经被民众接受,无需再炒作“细颗粒物”的说法。 她认为,专家和民众都应该把重点放在PM2.5的治理上。目前,中国治理PM2.5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民众也应该积极改变个人生活方式,以北京的污染为例,机动车尾气在污染来源中占很大比例,“绿色出行很有必要”。 此外她透露,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经在规范对土壤污染的监测,日后,监测数据有望像PM2.5数据一样公布。 “口罩和空气净化器我都没有” “生活在北京的空气里,我也习惯了”,温香彩笑着称,最近频频被记者问到是否戴口罩。事实上,作为中国最权威环境监测部门的研究员,她并没有采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方式对抗雾霾。 “在屋里用净化器,那出门怎么办?戴口罩也只能是一时的,不可能一直戴”,她解释道。但碰到空气污染严重时,她也会减少出门,并提醒女儿这样做。 她认为,现在民众对环境污染很害怕,“仅仅害怕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采取措施”,比如少开车、少吃路边烧烤、少抽烟等。 “说实话,我们环保部门压力也很大”,她指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不满,让环保部成为众矢之的。但环境治理需要环保、卫生等多部门合作,联防联控。(EHS中国) 此外,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对环境问题足够重视,“把精力全部放在发展经济上,在其他方面的精力自然就会少,比如为公众服务、保护环境等”,她也呼吁,地方政府应该转变GDP为主的政绩考核方式,“现在基本是哪个地方的GDP涨得快,干部提拔得就快”。
已同步至 EHS最新资讯的微博
|
前一篇: 周生贤:应对重污染天气 加强监测强化督查
后一篇: 温家宝: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