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您所说的,中国企业做审核的目的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我上个月去山东做过一个三标审核,该企业认证已经10多年了,产品内销为主,当初拿的是国内证书,这么多年审核没有一个不符合项。最近该企业找到一个英国客户,该客户是行业巨头。英国客户在现场拜访时知道工厂没有任何不合格,当场就要求这个企业更换认证机构。一句话,当初不少企业是为了认证而“认证”。
现在,更多的客户是关注控制过程和现场的控制效果;其次,随着国内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更多的企业不仅仅是满足标准的要求,而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对审核员的要求也提升了。客户不仅仅要求审核员对标准理解到位,更希望审核员对审核行业要熟悉或精通,能够给企业提供专业性的建议,通过审核能够给企业带来“增值服务”。
当初,不少企业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也是这么做的。正如上面提到的客户,由于他们生产的是流程性产品,通过中控室进行工艺控制,但在他们中控室看到拿出的一些工艺文件,外表非常干净和整洁,一看就知道没有人翻过。最后,现场管理人员告诉我说,这套文件是用来应付审核员的,实际并未按照此执行。
但我始终认为审核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增值”的。因此,我在做EHS审核时首先就要跟最高管理层进行交流,熟话说“擒贼先擒王”。如果企业老板对EHS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下面是没可能做好的;其次,对策划部门或人员从体系角度进行交流,因为很多体系策划人员都是从事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的,他们一般对体系的整体性和整合性相对较差。试想,如果房子的框架没搭好,装修再好也没用等等。如果人员的观念改变,自然也是对企业“增值”的。
相对这两种情况,我更乐意看到后者。当然,这两种情形都不好。前者,自不必说,后者也有问题,怎么说呢?就拿人类文明来说吧,我们通常说XX文明,往往是通过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器物等东西来推断的,谁也没有见过,即没有任何文字性的东西;而我们所说的EHS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自己的安全文化,试想,如果没有文字性的东西,安全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吗?
如果问我我会怎么处理,因为EHS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不同,质量管理体系可能更加重视文件和记录,而EHS体系更加重视现场的控制效果,对文件和记录要求不如质量管理体系。所以,我会对第一种情况开不合格项,而第二种我多半会开建议项。
说到持续改进,这也是目前已经认证审核企业最大的疑惑,连500强企业也不例外。基本上国内企业连纠正措施都有问题,更不要说预防措施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高层管理重视和参与不够,企业高层对产品质量都很重视,但对于环保,很多高层的意识只要60分就够了,虽然他们嘴里并不这么说。对于安全,高层往往是出事后才紧张。
二是EHS体系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不够,因为环境和安全的改进需要为数不少的资金和技术,如果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当然无法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
三是EHS的回报在短期内看不到或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EHS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企业很多高层管理是职业经理人,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或“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自然就不够重视。当然,涉及合规性方面的就例外了。
这个问题真不好说,但还是给他们一些建议吧:
1、 很多公司的内审基本上是将上一次的检查表再用一次,审核员根本没有参与审核的前期策划。这样的事做多了,自然没有就积极性。所以应该让内审员参与到审核的策划中来,这样审核员的能力才能够提高,参与的兴趣也会比较高;
2、 企业的内审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的,做完内审,没有人帮忙做自己的工作,还得自己做。所以企业还是要考虑“刺激”一下,即有一定数目的奖金或其他礼物等等。我有一个客户的方法值得推荐一下:企业内部培训由内部认可的老师负责,当然会有相应的评定机制,但公司会付给内部讲师一定数量的培训费,这样既保证了培训的效果,讲师的付出也得到了认可。内审也可以参照来做;
3、 公司也可以考虑对内审的积极配合、认证及有较高审核能力的人员加入到供应商审核的团队中;
4、 建议内审员也可以参加国家或国际注册审核员培训,或取得安全工程师资格,等等。
如果这类由体系出身转做EHS,而不是EHS科班出身做EHS体系,这就有先天的不足了!众所周知EHS管理体系需要两方面的经验:一是体系的基础知识,二是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的获得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以及加上自己的工作经验,比较容易上手;而EHS专业知识的积累,绝不是通过几次培训就可以获得的,需要较长的时间的积累,所以我们也通常说EHS的“水很深”,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下定决心要走EHS这条路,年轻的朋友不妨考虑参加国家安全工程师资格的考试。通过考试这个过程,您可以系统的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的理论、知识、法规、文化和控制技术等的内容,从而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更好的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搭建。
书面知识还远远不够,能够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或机会,讲求实际效果,将企业的案例搬到课堂中来,才是最好的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