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毒地”修复所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引发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介绍,《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望在下月出台。那么,这被认为是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最后一块“拼图”能否有效规范土壤修复呢?(EHS.CN) 据环保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预计在5月出台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事实上,相关的指导原则在2014年就由环保部发布,规定了目前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一般程序,从风险评估到修复验收后的后期管理。但专家认为,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土壤修复项目施行的监督机制,比如,在常州外国语学校事件中涉及到项目未如期完工以及未按既定修复方案操作,这反映了第三方监督的缺失。 目前我国对污染场地的修复目标确定主要是依据健康风险评估,各地采取的相关指导原则也缺少在进行土壤修复前后针对污染物残留、析出的指标体系。 根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4月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化工、矿业、冶金等行业的工业废弃地是受污染典型地块之一。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地区污染问题尤其突出。 在土壤修复的过程中,资金短缺是最突出的问题。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数为90.89亿元,加上以前年度结转资金6亿元,预算数为96.89亿元。不过,这个数字对于土壤污染治理,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目前,环保部已在10个省份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支持38个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开展综合防治示范。持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涉及16.23亿亩。 “土十条”不是“救命稻草”也难成“休止符” 说实话,类似的环保性文件规定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从食品、大气、水,再到现在的土壤,我不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我是突然有一种,我们到底是生活在一个多么危险的环境当中的感觉。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确,这样一份“土十条”的出台总是让整治土壤污染摆到了台面上,但这是否就会是我们保护土壤环境的救命稻草,或者说有了“土十条”,土壤污染问题就会戛然而止了吗?我想目前来说,这似乎还很难实现。因为那些污染企业所产生的污染物不会随着这份文件的出台而凭空消失,而且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已经掌握了所有污染物来源的信息,甚至有些企业依旧产生着污染而我们却并不了解。我们讨论过大气污染,讨论过水污染,而相比较于这两种污染,土壤污染的整治要更为困难,因为相比气体污染和液体污染,固体物质的污染整治要更为复杂。 环境与健康问题应该成为考核政府能力的首要指标之一 这次“土十条”即将推出的消息,让众多媒体争相报道,我看到有不少媒体添加上了“土壤治理盛宴”、“十万亿市场”这样的狂欢型的副标题。但说实话我看到这样的副标题时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我个人觉得,出台这样的政策只是为了我们过去所忽视的问题所犯的错误来进行纠错,只是一种为防止更大更严重的损失而做的“亡羊补牢”,而绝非所谓新产业的盛宴。这种“十万亿市场”的论调说穿了还是以金钱为指针的一种意识表现,而事实上环境污染的问题,关系我们所有人的身体和生命健康,我们该反思一下那种唯经济论、唯GDP论的思路,停下来好好看看我们是不是已经忽视了我们身边的环境,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健康。我认为环境和健康问题应该成为考核政府能力的首要指标之一,甚至应该具有一票否决权,就是那种有可能产生环境或健康风险的企业、项目,该放弃的一定要放弃。 应该建立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机制 回过头来说,这样的一份“土十条”它所关心的焦点当然是土壤污染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单一地把目光只集中在土壤上,因为无论大气、水还是土壤的污染问题,它都不是孤立的,被污染的水会污染土壤,被污染土壤的挥发物也会污染大气,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地考虑这些污染情况,建立一套综合整治机制
|
前一篇: 危化品事故刷屏了——你知道77%的事故发生在哪儿吗?
后一篇: 治理污染,法律绝不可少
1
路过 |
10
雷人 |
1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