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推动 “双碳” 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但随着新能源项目的大规模落地,一系列生态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尤为严峻。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剖析新能源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背后隐藏的问题。ehs.cn 本文将从政策依据、典型案例以及改进建议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新能源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以期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 PART.1 政策背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新能源发展的协同共进 (一)国际视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引领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其中,目标13强调“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而目标15则聚焦于“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地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提高生物多样性”。这两项目标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共进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框架。 (二)国内行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的指引 2024年1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明确提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是优先行动之一。该行动计划在优先领域三“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中强调,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助力缓解气候变化,如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增强碳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在优先领域四“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提出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其他领域政策协同,加强数据整合与共享,为新能源项目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正)明确规定,规划环评需包含生物多样性影响专项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应分析对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的长期影响,并提出避让、减缓措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进一步规定,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区的新能源项目,需编制报告书并论证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此外,《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环生态〔2021〕26号)以及《关于加强陆域风电、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文件,也为新能源项目的选址、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具体的规范。 PART.2 典型案例:新能源项目中的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一)大唐新能源:林地违法占用与植被破坏 大唐新能源旗下的多个项目因违法占用林地而受到处罚。例如,2023年7月18日,大唐同心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宁夏同心风电场项目建设中,超越审批范围占用林地41.6亩,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并处以332800元罚款。2024年3月12日,大唐昆明市西山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昆明市西山区的林地上从事非林业生产建设行为,导致林地损毁,被责令恢复植被并处以200230元罚款。这些案例表明,部分新能源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导致林地被破坏,生态系统受损。 (二)华能水电:未取得许可的林地占用 2024年1月12日,华能澜沧江(大理)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未取得林地使用许可的情况下,违法占用林地18.794205亩,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并处以318316.70元罚款。这一事件凸显了部分企业在项目建设前未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合规性审查,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中国能建: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2023年9月11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三有限公司在未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被责令恢复植被并处以200617.20元罚款。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图源:libulibuAI 2023-2024年新能源企业破坏林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的部分处罚案例见下表。 PART.3 改进建议:从政策到实践的全面优化 (一)加强政策执行与监督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企业对政策法规的忽视和违规行为。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新能源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从项目规划、选址到建设运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二)提升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新能源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将其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中。企业应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推动多方合作与协同治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同时,社会组织和公众也应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PART.4 结语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发展过程中,绝不能以牺牲生物多样性为代价。只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新能源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才能实现新能源与生物多样性的协同共进。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
|
前一篇: 一周事故及安全警示(2025年第4期)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