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繁荣地质找矿事业 保障国家资源需求

繁荣地质找矿事业 保障国家资源需求

2011-1-19 09:09 | 发布者: admin | 查看: 1711 | 评论: 0
摘要:  12年,投入40亿元;  12年,新增铁矿石50亿吨、铜矿3850万吨、 钾盐4.6亿吨、金矿1800吨的资源量;  12年,提出可供国家组织实施前期勘查的16个油气战略选区、38个海域油气沉
繁荣地质找矿事业 保障国家资源需求

    12年,投入40亿元;

  12年,新增铁矿石50亿吨、铜矿3850万吨、 钾盐4.6亿吨、金矿1800吨的资源量;

  12年,提出可供国家组织实施前期勘查的16个油气战略选区、38个海域油气沉积盆地。

  1999年~201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用海量数据、批量成果、巨量资源向国家交上了一份厚实的答卷,也在中国地质 找矿史、矿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伴随12年探索实践,地质领域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探索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的地质找矿新 机制,提出了“三年有重要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的“358”宏伟目标,为中国矿业可持续发展、为完成中央领导提出的“加大 地质勘查力度,立足国内开发利用资源”要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12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国内资源保障能力令人担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用12年丰富实践 证明,无论是我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还是中东部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地区,均有望取得重大找矿突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瓶颈压力。

  新发现大批矿产地,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量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旨在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为矿业发展奠定基础,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摸清资源家底,为政府宏观决策提 供依据;二是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提交新发现矿产地和勘查靶区,引导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三是大型矿产地前期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带动区域找矿 工作。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是“一项计划、五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年来,围绕紧缺、巩固优势,矿产调查评价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大批矿产地,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量。累计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其中 大型、特大型152处;铁锰等黑色金属70处,铜铅锌等有色金属370多处,金银贵金属250处。新发现矿(化)点1100多处、化探异常2.6万个、高 精度磁探异常2400多个,揭示了我国铁、铜、铅、锌、铝、锰、钨、锡、金、银等重要矿产的巨大资源潜力。这些矿产地大都转入后续的勘查和开发,为商业性 地质找矿工作降低了风险,提供了大量的勘查后备选区。新增资源量(333+334):铁矿石50亿吨、铜矿3850万吨、铝土矿4.5亿吨、钾盐4.6亿 吨、金矿1800吨、银矿8万吨、钨矿75万吨、锡矿260万吨、锰矿石1.8亿吨。后续商业性矿产勘查及时跟进,实现了在资源高消耗的情况下,重要矿产 查明资源储量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能源矿产调查评价取得新发现

  从油气资源看,松辽盆地外围、西北银额盆地、西南中上扬子盆地和青藏羌塘盆地等四大陆域油气新区,已证实具有较大勘探远景,新圈定一批战略选 区;完成我国油气资源区域评价战略研究,更新一批油气资源基础数据,建立全国油气资源分布及勘查工作程度空间数据库,提出了可供国家组织实施油气资源前期 勘查的16个战略选区;海域新区油气资源评价圈定38个重要油气沉积盆地,新发现一批含油气构造。

  从煤炭资源看,新疆东部等煤炭资源整装勘查新增资源量超千亿吨,为今后煤炭资源普查和“西煤东运”工程提供了地质依据和资源量支撑:通过省部合 作,新疆“358”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组织近千人开展煤炭勘查会战,在淖毛湖、库木塔格—沙尔湖、大南湖—野马泉、伊拉湖—艾丁湖、三 塘湖等5个预查区圈定15个可供进一步普查的煤炭赋存区,面积 4650平方千米,探获煤炭资源量1927亿吨,其中,沙尔湖区钻孔见煤达210米之厚,单煤层最大厚度达151米。

  紧缺矿产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铁、铜、铝、钾盐等国家紧缺矿产实现重大突破。未来20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资源需求将长时间保持高位态 势。而我国铁矿石、矿山铜、钾盐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52%、71%、64%左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12年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我 国铁、铜、铝、钾盐等紧缺矿种实现重大突破,对维护我国的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铁矿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开创了铁矿勘查新局面。在华北陆块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深部找矿,发现并评价了安徽泥河、辽宁大台沟、河南练村、 山东龙王庙、河北杜蒿坨等大型隐伏铁矿;西部冈底斯、西天山、西昆仑等成矿带新发现西藏尼雄、新疆阿吾拉勒、老井—赞坎等一批铁矿新区,进一步摸清了铁矿 资源现状,为制定我国铁矿战略提供了基础支撑,铁矿所在地区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新的铁矿石资源基地。

  铜矿勘查成果丰硕,有望形成一批千万吨级铜矿基地。新发现西藏驱龙—甲玛、多龙,云南普朗、羊拉,新疆土屋—延东等大型—超大型铜矿床,新增铜 资源量接近全国累计查明的一半。西藏冈底斯、滇西北、新疆东天山、班公湖—怒江等正在形成或有望形成国家级铜矿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为近期形成规模产能奠定 了资源基础。

  从铝土矿看,在山西交口—汾西、河南济源—新安、桂西南、黔北等地区新增一批铝土矿资源量,为传统的铝土矿资源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其中,山西 交口—汾西新发现庞家庄、王润两处大型铝土矿,估算铝土矿资源量1.44亿吨;河南济源一新安新发现渑池礼庄寨和济源下冶矿区2处大型矿产地,提交资源量 1.12亿吨:桂西地区新发现宾阳王灵、横县马岭2处大型矿床,探获堆积型铝土矿资源量0.8亿吨,预测广西平果式岩溶堆积铝土矿总资源量达2.16亿 吨;黔北务正道地区新发现大竹园、瓦厂坪2处大型铝土矿矿床,新增资源储量0.8亿吨。

  钾盐生产基地逐步建立,正进入规模开发。已形成罗布泊的罗北钾盐生产基地,探获硫酸钾资源储量1.84亿吨,罗南新增0.3亿吨,累计达2亿吨 以上。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发现多层卤水含水层,最大总厚度694米,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初步估算钾盐资源量2.14亿吨。西藏扎布耶盐湖地表卤水、晶间 卤水及固体矿物中均含碳酸锂,总资源量达246万吨,居我国第一位,是世界三大百万吨级盐湖锂矿之一。同时,首创了适合当地的梯度太阳池低成本提锂新工 艺,为西藏经济发展和我国能源(锂)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东疆形成钠硝石矿产勘查开发基地,探求硝酸钠资源量 1.54亿吨,远景资源量达2.0亿吨。

  优势矿产开创找矿新局面

  铅锌、钨锡、金银等优势矿产开创了找矿新局面。在扬子周缘、念青唐古拉、豫西南、西南天山、西南三江北段等地区铅锌找矿取得重大新发现;新发现 湖南白腊水、锡田,新疆白干湖,甘肃小柳沟等一批大型以上钨锡矿,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钨锡矿产资源在世界的优势地位;青海大场、辽宁青城子外围、内蒙古朱拉 扎嘎、海南抱伦等地区金矿以及川西、豫西南等地区银矿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商业性矿产勘查新亮点。

  铅锌矿评价成果显著,查明资源量大幅增长。新发现并评价了新疆乌拉根、彩霞山,西藏亚贵拉、拉屋、昂张、尤卡郎,青海东莫扎抓,陕西马元、旬 北,甘肃代家庄,河南赤土店、冷水北沟,福建峰岩、八外洋,湖北冰洞山,湖南狮子山等大型特大型铅锌矿。新增资源总量8355万吨,资源潜力巨大。

  钨锡矿调查评价进展喜人,国际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南岭、祁连、东昆仑等地区新发现并评价了湖南白腊水、锡田,新疆白干湖,甘肃小柳沟等一批钨锡矿产地,新增钨矿资源量106万吨、锡矿资源量264万吨,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钨锡矿产资源在世界的优势地位。

  贵金属调查评价形成新亮点,资源前景广阔。辽宁青城子外围、内蒙古朱拉扎嘎、青海大场、豫西、湖南唐浒坪及其外围、川滇、海南抱伦等地区贵金属资源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新增金矿资源量1830吨、银矿资源量85165吨,显著提高了我国贵金属资源的保障程度。

  新基地初显雏形,老基地焕发青春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发挥了基础性、公益性作用,显示了基础地质工作“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和拉动了后续商业性矿产勘查跟进,形成了一批有宏观影响的重大成果,探明一批新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基地。

  十大新的资源接替基地初显雏形:藏中铜矿基地、滇西北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东天山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罗布泊钾盐资源基地、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基地、阿吾拉勒铁资源基地、乌拉根铅锌资源基地、念青唐古拉山有色金属基地、祁漫塔格有色金属基地、大场金资源基地。

  通过开发已有地质资料,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在东部部分重点成矿区带开展的“攻深找盲”等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北方老钢铁基地、长江中下游 铁铜基地、南岭钨锡资源基地、秦岭铅锌银资源基地、武夷铅锌银资源基地等一批老资源基地进一步得到巩固。新旧老资源基地,为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 础。

  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逐步明朗

  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施,我国重要成矿区带地质工作程度显著提高,对地质背景、成矿规律、资源潜力、找矿方向的认识不断深入。

  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向逐步明朗。1999年大调查启动,主要围绕东天山、三江中段、攀西、陕甘川、祁连山西段、郴州—邵阳、粤西—桂东、鄂豫 陕、永梅会、德尔布干、阿尔金、东昆仑、阿拉善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调查评价工作。2005年,根据实际工作进展,调整为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天山、南 岭、大兴安岭、阿尔泰、昆仑—阿尔金/北山、秦岭、川滇黔、晋冀、豫西、湘西—鄂西、辽东—吉南、长江中下游、武夷山等16个重点成矿区带。2009年, 在全面总结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新增东昆仑、班公—怒江、钦杭结合带3个成矿带,将重点成矿区带扩充到19个,为全面部署“十二五”矿产勘查工作奠定了基 础。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认识进一步深化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自2006年启动以来,在全国数以千计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积累 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综合研究成果及资料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对区调原始资料进行了深度二次开发,系统编制主要成矿区带建造构造系列图件,为成矿预测和找 矿部署提供依据。

  二是对我国重要矿产的资源潜力家底进行了全面评价,圈定了一批预测区。涉及矿种多(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金、钨、锑、稀土、钾、磷等)、地域覆盖广、资料应用全(涵盖不同时期、不同比例尺的地物化遥等基础数据,及勘查、科研成果)。

  三是全面建立了我国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相关的地学数据库系统。

  四是对我国大地构造、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等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有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重砂等资料应用程度和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对矿产资源预测的理论和方法有创新。

  五是培养了大批掌握调查、研究、信息分析、矿产资源评价、数据库建设等多项技能的综合性地质矿产人才。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证实,我国待查明矿产资源量巨大,总体资源查明率平均为36%。煤炭、铁、铜、铅锌、铝土矿、金、钾盐、钨、锑等预测 资源量至少是查明资源储量的2倍~3倍;锰、镍、锡、钼、磷等预测资源量是查明资源储量的1倍以上。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老矿山深部及其外围和西部地 区。青藏高原、西南三江、天山等将成为铜、铅锌等矿种未来主要的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东部重要成矿带长江中下游、南岭、冀东等深部及外围潜力巨大,鞍山—本 溪、攀枝花、冀东、闽南—粤东等是铁矿新增储量的重点地区;晋中—晋北、豫西—晋南、黔北—黔中、重庆南部等仍然是铝土矿新增储量的重点地区。

  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推进矿业勘查开发

  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实施过程中,在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代表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准确定位,积极构建地质 找矿新机制,充分发挥基础先行作用,引领着全国地质找矿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紧密围绕国家需求,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着眼于形成有宏观影响的大成 果,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先行作用,引领和拉动了后续商业性勘查,最终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在国土资源大调查期间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过程中,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形成了“两个共识”:一是形成了“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 进,整装勘查,加快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基本思路框架;二是总结提炼出安徽“泥河”、河南“嵩县”和新疆“358项目”、青藏专项等机制创新的实践模 式。随后,国土资源部提出了“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的“358”目标。

  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地质找矿新机制,探索了“中央、地方、企业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地质勘查基金有机衔接,矿产勘查和开发结 合,地质找矿、矿业权市场建设和地勘单位改革协调配合”的新路径。构建新机制的目的,主要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搭建多元投入、多 方联动、统筹协调的制度平台,形成公益性地质工作引领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跟进拓展,地勘专业技术优势与矿业企业资金管理优势互补,统筹部署、协调推进、 集团施工、快速评价的地质找矿新局面。在探索新机制过程中,中国地调局不断调整完善工作定位,突出基础先行,服务找矿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借鉴安徽“泥 河”、河南“嵩县”等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全国统一的地质找矿行动计划,这是推进新机制落地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地质找矿快速突破的重要保障。

  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顺利结题,对推进新机制落地、实现“358”宏伟目标的意义不言而喻。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先行作用发挥了极大的杠杆效应,撬动了上百亿的后续矿产勘查开发资金,成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追逐的热点。

  丰硕的找矿成果,源于一线地质工作者的辛勤跋涉,凝聚着全行业院士专家的智慧,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创新。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实施,带动地勘队伍走出“低谷”,促进地勘队伍的改革发展,锻炼培养了一批地质找矿的精英,促进了地勘事业的繁荣。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