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溥:食品安全领域的痼疾亟待整肃
首先,我必须很害羞地承认自己的怯懦。因为恐惧看了之后会影响食欲和情绪,我有好几年不敢看央视精心组织、生动活泼的“3·15晚会”了。但还总忍不住要看看有关文字新闻。很不幸,我又看到了关于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报道。 食 品安全,兹事体大。相对同时被曝光的外墙保温材料可燃、垃圾纸做餐巾纸、手机杀毒收费、国美促销有诈、高档商场卖假名牌、锦湖轮胎材料有缺陷等等,还不算 什么迫在眉睫的严重事态,尚有从容整改的时间。对普罗大众中的多数来说,这些问题产品可能还都有远近不等的距离。当然,其中也颇可微言大义。比如,笔者就 试着给今年曝光的若干产品分了类,纸业、建材可归入制造业,软件可归入科技业,家电连锁、假名牌的问题可归入服务业……这或许表明,我们当前的主导产业和 下阶段要发展的重点产业都存在较为突出的质量问题,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否则,产业转型或增长方式转变,无非是从一种制造假冒伪劣的模式转到另一种制造假 冒伪劣的模式,“M ade in China”还是很难和信誉挂上钩。 在泛泛的 国计之外,民生实在更重要。此次有关双汇的报道必须引起深刻反思。双汇不比此前垮掉的三鹿,其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要超出后者许多:一、双汇是肉类食品行业 的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却获得了市场持续认可,保持着极佳的盈利水平。二、双汇集团是国内肉制品行业第一个实现收入超百亿的企业,在高温肉制品行业的 市场占有率也超过50%。三、双汇集团是经八个部委指定的所谓“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此殊荣的同类企业全国总计不过150多个。它能出事,绝不能 再用偶然、意外等托词来解释。 食品安全领域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发危机,明确说明我 国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存在严重漏洞。我国整个食品加工行业,乃至整个食品产业链条成员企业当然要深刻反省,以无比的谦恭姿态来面对公众已经近乎归 零的信心考验。更为重要的,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需要借机进行彻底变革,以不破不立的气度,重塑有关部门的公信力。 笔者以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当前的突出问题至少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 是条块分割。按照现行体制,田间地头归农业部门,流通环节归商务部门,进入菜市场归工商部门,上了餐桌归卫生部门……事关民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域存在 诸多权限交叠的模糊地带。看似规章制度有四五千个,事事有人管,结果却是交叉冲突,事事无人问。同时,依靠“具体人管具体事”的监管策略,也根本无法覆盖 全国城乡的市场和企业,导致制度、机构形同虚设。 二是执法不力。触犯食品安全法规的 违法成本极低,使得法规条例失去应有的威慑力。在2月末刚通过的《刑法》新修正案,才将食品安全犯罪最低刑罚变为有期徒刑,增加了“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 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规定。但迄今为止,既缺乏有重要影响的死刑判例,也缺乏巨额罚款判例。反倒是因为过去数十年来的 执法松懈、熟视无睹,致使今天城乡各地食品安全领域一片见怪不怪的乱象。 三是标准 落后。我国食品标准较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不仅拖累了检测手段和体系的发展,也使得整个监管或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丧失了主动性。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对食品 添加剂和食品卫生水平的管理。此外,有关标准中,相对完备的集中在生产加工环节,但流通环节的标准长期被忽视,直接造成了监管空白、追溯性差。食品安全领 域要么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无法做到有效提示或预警。 总而言之,无论对双汇事件调 查结果最终如何,都该以此为契机,推进食品安全体制、机制建设再行深入。三鹿事件爆发后,我们都曾真诚相信,奶业领域将自此正本清源,但2009年却又有 “皮革奶事件”爆出。可见,如把保障食品安全比做“扫房子”,那么“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面对陈年积垢,必须换“铁扫帚”来做“大扫除”了.
来源:南方网 |
前一篇: 美国新食品安全法 食品出口风险剧增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