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仍是中国能源安全的软肋
中国近期由于短期因素而做出的核决定,不太可能改变其长期能源发展道路。但是,中国对于石油的依赖,则是一项远为紧迫的关切。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超过了美国或欧洲,半数的石油进 然而,真正让中国领导层担忧的,是油价将加大已上升的通胀风险。中国政府可以选择进行干预,不让驾车者承担油价上涨的成本,但即使价格管控也有其限度。例如,炼油厂会找借口减少销售汽油和柴油。 更糟的是,中国大部分石油并非用于乘用车,而是用于工业和农业在这些领域,政府要么没有实施价格控制,要么控制得不那么有效。 长期而言,中国的最佳选择是减少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但拟议中在能效、电动汽车和高铁上的投资需要时间。因此,短期内一项稳定国际供应的战略是唯一选择。此前中国已采取措施,鼓励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参股国际石油项目。这种被称之为“股本石油”的政策,旨在防范油价波动和供应中断。 但在上述策略实施了十年后人们发现,尽管这些公司赚到了钱,但民众和政策制定者都没能获得多大回报。如果把中国境外所有的股权石油都运回国内,也只能满足中国一小部分进口需求。这意味着,它实际上没有提供多少针对供应中断的“保险”。
|
前一篇: 即将出台电池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
后一篇: 晏庆海获工伤保险赔偿27万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