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保怎么破瓶颈辟新路?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对新形势对农村环保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农村环保必须寻找适合农村特点的办法。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地方开拓思路,先行先试,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管理体制机制。
浙江省金华市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成后引进物业化管护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农民、市场”三者的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创新长效机制的管理思路。而江苏省吴中区建立现代渔业示范区,为拆除围网后的蟹农解决了养蟹的后顾之忧,通过创新科学技术,不但让蟹农获得良好经济收益,还解决了水产养殖业面源污染问题。
针对颇受诟病的“垃圾围城”问题,湖南省长沙县通过成立有别于城市垃圾处理的环保合作社形式,收集和处理农村固体废弃物,所需资金仅为政府投入的1/10左右,而且环保效果好,农民也满意。可见,农村垃圾处理不能搞“拿来主义”,只简单移植城镇关于垃圾处理的办法,而更要考虑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任何工作最后都离不开“人”。在人员设置上,湖北在乡镇干部中明确一人作为环保助理员,充分发挥其熟地情、知人情的优势。同时,湖北还培训农村环保明白人,目的就是让其成为点燃农村环保工作的星星火种。
因此,在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农村特点,努力转变工作观念和方式,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好的传统不能丢,旧的观念要改变。农村环境保护需要创新思路,这才是农村环保的正确出路。
■设施管理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成后如何有效管理?
金华引进物业化管护模式
积极创新多种管理方式,建立“政府补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出一点”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联运工作网络
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兆木 通讯员 张少华 何婕 李期辉
浙江省金华市近年来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村道硬化等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但随之而来的管理和维护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发挥效能的瓶颈。为此,金华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物业化管理长效制度建设。
截至去年年底,金华市开展农村环境公共设施物业化管理工作的行政村已超过60%,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如何创新管理方式?
为了扭转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管理滞后的状况,金华市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物业化管护模式,并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和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内容的不同要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多种管理方式。
一是乡镇、街道基管办统一管护。成立公共事业管理所,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协调和服务,打破行政村界限,对几个村庄实行捆绑管理。有些乡镇将镇区和行政村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污水管道维护等委托镇环卫所管理。这种方式改变了各管理项目的分割状态,有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基础设施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二是专业物管公司承包管理。由政府出钱,以招投标、签订服务承包合同方式,将某项专业技术服务委托给专业公司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永康市各工业功能分区及村企混合区成立物业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了物业管理制度,配备了专门的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和义务监督员。这种方式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区域行政村和村企混合区,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行政村自行管护。就是由各行政村自行日常性维护,从本村招募管护、保洁人员,实行专门的培训后上岗,配备必要的设备工具,由乡(镇、街道)按照考核办法实施考核后实行“以奖代补”。这种方式是在以往农村卫生长效保洁制度的基础上,将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等项目整合在一起,实行捆绑管理。目前金华市已实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物业化管理的县(市、区)大部分行政村采用这种方式。
如何建立资金筹集机制?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实行物业化管护,需要资金做保障才能正常运作并取得实效。金华市在推行这一模式中,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在各县(市、区)都建立了“政府补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物业化管理多渠道筹集机制,安排好各级经费分配比例,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物业化管理制度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为确保各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金华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设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物业化管理专项经费,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纳入村庄整治建设专项经费账户。2009年~2010年,金华市县、乡两级共安排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和垃圾清运专项经费2.15亿元,今年将安排资金1.7亿元用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管护。
在公共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金华市还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投资,使他们成为这项制度的直接受益者。鼓励党员、村干部带头认领责任包干区、起示范带动作用。
为多渠道拓宽社会资金筹集渠道,金华市对条件成熟的地方,由村集体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向住(租)户收取一定的物业费。尤其是村内企业收取一定的保洁费、垃圾清运处置费及排污费,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金华市大陈镇有11个行政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工作统一由镇环卫所实施,村民每人每年向镇环卫所缴纳10元钱保洁费,以弥补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理资金的不足,有效地保障了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
如何发挥长期效益?
在金华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起来的设施如何发挥长期效益?为此,金华市建立了县、乡、村、户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互为依托的四级联运工作网络。同时,探索建立了村日自查、镇月考核、农办季抽查、县(市、区)年度考核,群众参与监督的考核监督体系。
为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得到长期有效管护,金华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公共设施物业化管理制度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全面实施基础设施长效管理工作。并提出在2010年底前基本建立至少包含垃圾收集和村庄保洁、生活污水处理、绿化养护3项内容的物业化管理制度,要求到2011年底前,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物业化管理制度的整治村覆盖面达到90%以上。
针对前些年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金华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出台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相关政策措施,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分别制订分项目的工作要求和考核验收标准,并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金华市还把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物业化管理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各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核内容,要求各县(市、区)把这项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实绩考核。
■生态养殖
吴中区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鲜活样本
生态养殖让太湖蟹味更美
生态养殖不仅解决了蟹农的后顾之忧,也为沿太湖地区水产养殖业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的现代渔业示范区,3000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正在进行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继成功示范微孔增氧、尾水处理、水质在线监测等技术后,这个示范区近期又建成了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实验室、尝试环保配方饲料,为养殖户创造出生态养殖示范模板。
在现代渔业规划中,吴中区在10.3万亩的内塘水面中划定3万亩为重点建设区域,其中核心示范一区2000亩、核心二区3000亩,并采取了种植水草、移殖螺蛳、营造湿地、水循环净化、生物制剂转化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减排效果。据检测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从2.85毫克/升、0.22毫克/升分别降低到1.1毫克/升、0.07毫克/升,净化率分别达到61.4%、68.2%,氨氮、高锰酸盐等其他水质指标也明显改善,均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一级排放标准。
吴中区的生态养殖不仅为拆除围网后的蟹农解决了养蟹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沿太湖地区水产养殖业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开辟了一条新路。
科技改变“靠天吃饭”观念
在示范区的中央监控室里,大屏幕上的数字每隔几秒钟就会跳动一次,这是示范区内的电子监控系统,对蟹塘进行时时监控,水温、化学需氧量等数据可以无线传输,几秒钟数据就更新一次,超过标准范围会自动报警。
对于大闸蟹在这些池塘里“生活”得舒不舒服,电子监控系统也全都知道。在中央控制室里,除了有水温、化学需氧量等数据的显示屏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电子显示屏,有的显示着扭动变化的曲线表格,有的则播放着整个示范区的实景录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每天监测着各个池塘的水温、化学需氧量等,视频探头可以360°旋转拉伸拍摄。
据了解,原先养蟹是“靠天吃饭”,风险非常大,一旦碰上气候反常,常常会“血本无归”。而在这个示范区内,蟹农们就不用担心了。吴中区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示范区在规划建设时对进、排水进行了分离,并全部安装了微孔增氧设备。同时,水质在线检测系统会对塘内生态环境变化发出预警,时刻提醒工作人员,做好增氧等防范措施。
据介绍,示范区主要分为蟹种培育区、成蟹养殖区、尾水处理区和管理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养殖尾水通过排水渠进入尾水处理区,实施生物净化处理,最终实现循环利用。通过一年的在线实时监测和定期采样实验室检测表明,池塘、尾水处理区总氮水平分别比外河水源下降18%、39%,总磷水平分别下降15%。示范区池塘养殖排放水达到江苏省《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尾水净化控制面源污染
传统的养蟹会使水质富营养化,加速蓝藻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示范区对池塘进行标准化、生态化改造,对进、排水沟渠进行科学分离,采用科学、健康的立体化种养模式。建立尾水处理区,通过种养经济价值较高、净化功能较好的水生动植物达到尾水的生物净化,使养殖用水实现循环利用。
示范区在推广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预留出了池塘中10%的面积,建设渔业尾水处理区,并利用蟹塘尾水营造生态湿地,在此区域内种植水草,放养河蚌、螺蛳、花白鲢等,利用水生动植物天生具有的滤水功能,对尾水进行生物处理,使其自然净化,从而实现渔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据吴中区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湖泊水质频频亮起“红灯”,这给水产养殖敲响了警钟,水产养殖不能只顾眼前增收,还应兼顾好生态环境。吴中区在建立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还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对区内所有老化池塘进行分步升级改造。
■农村组织
长沙成立全国首个农村环保合作社
果园模式让垃圾不再满天飞
通过利用经济杠杆从村民手中回购垃圾并给予补贴的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英
在湖南省浏阳市三口镇鹤源村、宁乡县坝塘镇保安村……每到一地,记者都能见到村道两边摆放着整齐的垃圾箱、垃圾池;所有牲畜被圈养起来,房前屋后看不到一处垃圾。长沙市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国第一个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主要工作的环保合作组织——长沙县果园镇环保合作社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已在全市农村“遍地开花”。
实行双模式运行
2008年之前的果园镇与中国的大多数农村一样,道路两旁都是废塑料袋、空农药瓶;房前屋后柴草堆、畜禽粪便随处可见。
为解决垃圾乱堆滥放问题,2009年6月3日,全国第一个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主要工作的环保合作组织——长沙县果园镇环保合作社正式成立。
果园镇垃圾处理分集镇和农村两种方式,集镇垃圾处理成立保洁公司,按照保洁公司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农村垃圾处理采取“分户收集、分类减量、村民自治、政府补贴、合作社运作”的新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农户以单户或连户建垃圾堆沤池,将所有生产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内,村里设保洁员,保洁员定期分拣可降解垃圾和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可堆肥垃圾由保洁员督促农户定期分散填埋或堆肥。农户只需每月缴纳3元~5元保洁费(低保户除外)作为保洁员的基本工资,便可享受到上门回收垃圾的“环保服务”。环保合作社向农民回购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并进行二次分类,将可利用垃圾送至废品公司资源化处理,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弥补合作社运行;将有害不可降解垃圾集中送至镇压缩中转站,然后统一运送到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集中填埋。
成本大幅下降
通过利用经济杠杆从村民手中回购垃圾并给予补贴的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促其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保证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据长沙县环保局局长张铁云介绍,按照现有农村环保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全县垃圾处理费用将从3000多万元下降到300多万元,是原费用的1/10。同时,大大节约了填埋垃圾所需的土地。
长沙市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农民开展垃圾分类,推进了合作社的正常运作。据统计,仅2009年,长沙县政府就筹集资金125万元,以“以奖代投”形式支持农户一次性建设垃圾堆沤池,补助适当经费给环保合作社,用于合作社回收不可降解垃圾和有害垃圾。果园镇政府也投入90余万元,建设了4500个垃圾池,在9个行政村设立了收购点。对各组户卫生指标达标验收合格的农户,镇政府还每年奖励每户保洁费30元。
据悉,截至2010年年底,长沙市4个县(市)已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73个,各类垃圾收集池(筒)65万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人员配备
利用熟地情、知人情优势
咸安乡镇助理员发挥作用
乡镇环保助理员在环境宣传、环境监管、履行环保责任目标、配合专项行动、创建示范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邓仁栋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属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示范区。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2009年初咸安区在全区各乡镇设立环保助理员,有力推动了咸安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建设。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呈现出向乡镇转移和蔓延之势。面对点多面广的乡镇污染源,咸安区在乡镇干部中明确一人作为环保助理员,协助环保部门开展环保工作,既便于环境管理工作向乡镇延伸,实现环境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又可以为乡镇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及时有效的近距离服务,在环保部门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
咸安区环保局对助理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法律法规;明确其工作职责,如调查研究掌握本乡镇的环境状况和突出的环境问题、代表乡镇政府履行环境目标责任、配合区环保局开展本区域的环境管理等;在活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环保助理员。去年,咸安区环保局开展的饮用水水源调查、环保专项行动、环评“三同时”检查、梁子湖流域环境调查等活动中都有乡镇环保助理员参与。他们充分发挥熟地情、知人情的优势,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乡镇环保助理员在农村环保工作中起到了“五员”的作用:即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调解员、助理员。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乡镇环保助理员在环境宣传、环境监管、履行环保责任目标、配合专项行动、创建示范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已成为环保战线的一支生力军,有力推进了咸安农村环保工作。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