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广东佛山雷雨致15死 预警短信只发有钱有权人

广东佛山雷雨致15死 预警短信只发有钱有权人

2011-5-1 07:59 | 发布者: LPF2008 | 查看: 1590 | 评论: 0
摘要:4月17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遭遇短时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当日,正在遭受60年来第二少雨年的广东迎来了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全省21个市县发布了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深圳和广
广东佛山雷雨致15死 预警短信只发有钱有权人

4月17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遭遇短时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当日,正在遭受60年来第二少雨年的广东迎来了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全省21个市县发布了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深圳和广州番禺还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根据广东气象站网监测,广州、云浮、肇庆、河源、惠州等11个市县录得超过8级的大风,其中佛山市顺德区陈村仙涌居委会录得了全省最大阵风14级。截至17日19时统计,灾害过程已造成佛山市12人死亡、27人受伤。新华社发

“救命短信”为何“嫌贫爱富”广东佛山重要天气预警信息“有选择性”供给遭强烈质疑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近日,广东遭遇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几分钟肆虐,造成18人死亡155人受伤,其中有11人死亡是发生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佛山市顺德区,而在该区最富裕的容桂街道,也有3人丧命。

这次灾害天气,当地气象部门提前7分钟做出了准确预报,并发出警报。可惜,在高度发达的通信体系之下,高科技手段获取的预警信息,从气象台到公众的“最后一公里”出现“梗阻”,预警的“救命短信”没有传达给所有纳税人,而是只供给了收费用户和部分领导干部。

目前,佛山重要天气预警信息“有选择性”供给遭公众强烈质疑。那么,“救命短信”为何“嫌贫爱富”?

天气预警信息“只发有钱有权人”

4月17日,珠三角遭遇灾害性强对流天气。佛山成为这次强对流天气的重灾区,辖下顺德区陈村出现14级阵风,与强台风相当。巨大的风力造成了佛山15人死亡,多处建筑被摧毁。

灾后,佛山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顺德区气象局通报了除电视台、电台等常规公共传播渠道外,手机短信的发送情况:15日第一次预警,预警短信向12121个用户发送(用户总数在30万左右,每月收费2元)。16日、17日作了第二次预警,预警短信“向顺德区相关决策部门的决策人员,主要是村主任、村书记以上的人员,总数在3000人左右进行发放。”

“30万+3千”,这条“救命短信”的发送范围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络关键字搜索结果超过3万条。

在佛山的地方论坛“二千沙龙”上,网民“t90m”说:“一般天气,尚可理解。灾害性天气,如此为钱,实在可耻,可知道纳税人也是交过钱的。”还有媒体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佛山天气预警只发给收费用户和决策人士,有利用公共信息牟利的嫌疑。”

警报提前7分钟信息传送梗阻坐失“救命良机”

据佛山市气象局介绍,4月15日,佛山市气象局发布了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天气预报。到17日,顺德区气象局先在11时03分发布了雷雨大风消息,并在预测出较为准确的雷雨大风信息后,于12时45分发布了雷雨大风蓝色(四级)预警信号。12时52分,顺德区陈村镇仙涌村就录到了全省最大的14级阵风。警报发布与灾害性天气出现间隔为7分钟。

顺德气象局表示,在这7分钟里,顺德区气象局一是通过传真,向当地电视台、电台、三防部门等发送了警报;二是通过系统向顺德区的250块气象显示屏发送;三是在网站上发布了气象警报信息。

显而易见,这三个渠道、7分钟不足以通达广大市民,特别是身处农村、厂区敏感地带的打工族。

对于有关“预警信息只向收费用户发送”的质疑,佛山市气象局解释说,这些向收费用户发送的预警信息是15日发送的,当时它还不算警报,而是常规天气预报。根据规定,常规天气预报信息必须经过手机用户本人确认才能向其发送。广东气象台曾尝试过免费向公众发送常规天气信息,但有市民以“骚扰”为由向气象部门投诉。

对于17日当天获得准确预报后“预警信息只向有权者发送”的质疑,佛山气象局说,这些发送对象其实是当地防灾减灾体系中的安全负责人或联络员,如三防部门、学校、村(居)委会、车站和主要工地的安全负责人。佛山市顺德区气象局副局长曹丽说:“我们主要是按照防灾减灾预案把信息发给这些人,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防灾减灾。”

“救命”警报为什么不用最快捷有效的手机短信发送?面对这个质疑,“信息梗阻”问题浮出水面。广东省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关小文说:海量群发信息不像我们老百姓点对点的手机短信,这头一摁那头立马收到。广东全省气象系统短信端口的总发送能力是每秒5000条,下分到一般县区后只有几十条。曹丽说,顺德区气象局的短信发送能力是每秒30条,也就是每小时最大发送量是10万8千条。顺德人口近200万,这意味着绝大部分手机用户收到短信时灾害天气早已结束。

关小文说:“这不是钱的问题。事实上,广东气象局通过三大通讯运营商免费向公众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每年达到数十亿条。台风、大范围暴雨、寒冷等时效较长的天气,都会大范围免费发布。大范围全网发送预警信息,需要报省应急办批准,再通知运营商传送。而运营商再作发送准备工作。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个小时。”

广东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熊亚丽说:“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发送上千万条的信息,单凭一个部门的力量和单一的渠道,难以承担这么重的任务。”

灾害警报信息发布传送机制亟需完善

广东省气象台台长冯业荣说:“因为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太强,而且产生和消失的时间短,监测存在困难。美国对龙卷风的预警也仅为十几分钟。广东对强对流天气的整体平均预报提前量约40分钟。”

巨大投入拼抢天气预报提前量,每一秒钟都来之不易。但如果警报信息传送出现“梗阻”,信息在“决策圈”里打转转,到达不了最需要抢险避灾的广大群众,这个提前量还有什么意义?

社会意见认为,“佛山天气警报信息事件”反映出当前我国灾害警报信息发布机制和渠道仍有待完善。在极端灾害性天气趋向频繁的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门需尽快健全完善灾害警报信息,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

关小文说,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需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发布机制。手机短信是最快捷的方式,但存在发送能力限制问题。如何形成短信、电视、电台、广播、社区信息等互为补充的立体化发布体系,是未来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东从2000年对此开始探索,但有关制度仍待完善。

此外,佛山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炎利军认为,在政府完善灾害预警发布信息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通过不断的科普知识宣传,有利于民众将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转化成为生活的信息,让民众知道什么天气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同时还能提高民众主动获取天气情况的意识和积极性。”炎利军说。

【新闻链接】

“嫌贫爱富”有违气象服务的操守    (新华报社评)

近日,广东遭遇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几分钟肆虐,造成18人死亡155人受伤,其中有11人死亡是发生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佛山市顺德区。这次灾害天气,其实当地气象部门提前7分钟就做出了准确预报,但是,预警的“救命短信”没有传达给所有纳税人,而是只供给了收费用户和部分领导干部。

“救命短信”嫌贫爱富,广东气象部门的做法显然经不起质疑。众所周知,气象服务是典型的公共服务,气象部门的运转资金取之纳税人,却不为纳税人尽心尽责地服务,这有违公共服务的操守。如今,各地都在花大价钱进行气象预报体系的建设,气象部门总是自豪地对外宣称自己的预报能力如何如何提高,可气象预报能力再高,如果在信息传送过程中出现“梗阻”,不能争分夺秒与灾害赛跑,让公众及时知晓,这样的预报能力又有多少价值所言?

广东气象部门一再强调技术方面的困难,如气象系统短信端口的发送能力不足,大范围发送气象预警信息需报批准备,耗时较长等等,但这些理由明显经不起推敲。

既然短信发送能力不足,为什么不努力改善?手机短信作为最快捷有效的气象预警途径,气象部门理应花大力气去建设,纳税人也愿意出这笔钱,在移动通信越来越普及的时代,气象部门依然守着电视台电台、网站、街头显示屏等旧渠道,不图新求变,这是否是一种懒政?

既然气象预警发布程序繁琐,为什么不推动改进?气象灾害预警理应争分夺秒,可报批准备竟然要1个小时,其中反映出的一些部门的官僚习气着实令人吃惊。对此,上级部门固然可能有责任,但气象部门就能撇清干系?气象管理体制制约了气象服务的开展,推动管理体制的改革,难道不是气象部门的职责所在?

其实,“救命短信”嫌贫爱富,还是“服务意识”的问题。对于气象服务收费,一直以来社会舆论诟病颇多,这明显是在用公共资源谋部门私利。近几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为害甚大,对此,长期气象预报往往难以精准,为公众提供及时的短期气象预报,以预防气象灾害,越来越成为必须。但气象部门对此却反应迟钝,至今未能建立公益化的气象预警短信发布制度,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广东最近的气象灾害是一次教训,期待气象部门能借这次教训树立起责任心,拿出改革的措施来。同时,我们更期望建立起有效的气象服务评价和问责制度,改变气象服务出问题后,气象部门自说自话,无人监督的现状。像因气象灾害导致18人死亡155人受伤这样的重大事件,只见地方气象部门对媒体诉苦抱怨,却不见对事件的调查和对责任人员的问责,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