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多恩谈判不乐观 CDM机制可能被改革
据经济之声报道,世界各地频繁出现的反常气候,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每年的气候谈判大会,但显然没有使气候谈判大会越来越顺利——越来越艰难倒是真的,四月份刚在曼谷闭幕的今年首轮气候谈判,整整一周的时间也只是确定了年底德班大会的会议议程而已,对于6号举行的德国波恩气候谈判,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杨禹同样不抱有信心。
杨禹:前景不乐观,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可能性都有,不过因为越来越接近年底的德班大会,德班大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战略性的共识,必须要通过一个比较成熟的最后的协议,大家态度都摆得差不多了,谋求为德班做一个比较有建设性的、准备性的协议,是这次多恩谈判中让我们感到欣喜的地方。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5月底发布的最新报告,去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创下历史新高,而发达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远高于发展中国家,2020年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减排目标面临很大压力。发达国家目前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把在谈判中无法达成的原则,抢先一步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来。杨禹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杨禹:比如前不久,欧盟对进入欧盟的各国航空公司强行征收碳排放费,这是非常体现欧盟谈判原则的,无论是对来自美国的航空公司,还是对来自中国的航空公司,它采取共同原则,大家都一样对碳排放交费。 中国外交部气候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在曼谷谈判结束后说:“经过这么多天的谈判甚至难以就这次会议的议程达成协议,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阵营,在对谈判未来的走向和主导权问题上有激烈的争夺。二是反映了对未来气候变化谈判的期待,这就是要有一个综合的平衡的路径。”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矛盾的焦点,还是体现在对于碳排放需要承担的责任多寡问题。 杨禹:关键点就是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只强调前半句,共同的责任。 《京都议定书》能否保得住暂且不谈,不过根据《京都议定书》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清洁发展机制,也就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的转让与获得的清洁发展机制即CDM,可能要在这次谈判中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而基于此的碳交易也将受到阻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梁猛认为: 梁猛:CDM的机制本身问题比较多,诟病也比较多,首先是基于项目的,起到减排效果不好,比如说欧洲通过这个项目,自己不减,找你买就行了,发展中国家不减排,只是某个项目减了对整体的减排没什么实质的效果,所以最后虽然交易的挺欢实的,从降低人类整体碳排放的角度来讲,可能是无效的。可能会被替代。 |
后一篇: 环保部三道通牒为啥管不住胶济铁路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