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再好,也比不上高效率的观察技巧。当你启动汽车进入车流,就会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围,如各方向运动的车与人,各种色彩,发生的各种事情。你的眼睛会被一些信息吸引住,内容可能与驾驶没有任何关系,而防御性驾驶要求你把大量无关的信息过滤掉,只专心与行车有关的事。 像雷达一样扫描理解信息 防御性驾驶的概念,主要讲驾驶者在路上找出危机并远离它。因此,如何找出有用的重要信息,可以运用“广立八方”的方法来搜寻和获取。香港厚德公司交通安全顾问郑晖霖说:“‘广立八方’中的广字是一个意念的问题,是广阔广大的意思,驾驶者要有广阔的视野理解到全面的路上情况。”要找出行车路上的危机,实际上就是要了解路上四面八方的情况。举例说,我们开车时实际上就像处在一个中心点,此时周围的信息要求我们像雷达一样去扫描、收集和理解分析。 “防御性驾驶不是改善基本开车技术的方法,而是改善一些影响驾驶安全的人类习惯行为。”郑顾问指出,人类的习惯行为有时会与开车情况不匹配,比如人类习惯以步行或是跑步的速度来目测距离及广角度,但是开车时速度相对快很多,因此目测的距离及广角度相对环境就严重不足,所能接收的信息范围也相对狭少,会产生危机。因此,一般驾驶员在驾驶时,眼睛只注视其行走路线正前方的车辆,信息收集不足,驾驶模式被动。“广立八方”就是要解决不良目测带来信息不足的问题。驾驶者要对前望距离与车速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即以当时行车速度为基本指针。郑顾问说:“前望距离越远越好,最少不低于10秒的当时车速的距离。比如驾驶者在转弯时,因前方视线受自然环境所阻,情况不明,速度就需要降下来,这样就会有不少于10秒钟的前望距离。与前车保持3秒钟的跟车距离也非常重要,而3秒的应用在于,第1秒为看到和发现危机,第2秒给驾驶者思考的时间,第3秒给驾驶者采取行动避开危机。如果天气不好,比如大雨或大雾等,还要相应地增加距离。否则驾驶者只会置身于一个狭窄而充满压迫感的驾驶环境,不但避免事故的能力薄弱,长期压迫环境下,会引发焦虑不安的情绪,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广阔的驾驶环境。” 每6秒查看各后视镜一次 对车前方的信息要有充分的认知、理解和分析,对于左、右、后方也要有警觉性。这时就需要查看左、右、后方的后视镜。假如车后或两侧有什么东西,无论是车辆还是行人,都可能会对驾驶者造成影响,驾驶者必须多加留意,并在有需要时采取相应行动远离危机。郑晖霖建议:“在每6秒钟就要看完三个后视镜,主要是看后面或两侧的影像,而不一定要在早期仔细观察到太具体的信息,因为观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有目标的存在,加以防范就可以了。” 要保持眼部的持续运动,避免只凝视于一件东西或是只看一个方向,而错失大量信息。凝视的发生,可能是无意识的,亦俗语称的“发白日梦”。因为如果驾驶者在盯着一个危险源的时候,也许还有其他很多种危险近在眼前,而当这些危险发生时,也许你只能及时处理一种,而不能很好地避开其他危险源。比如你只注意了前方,而忽略了两侧的情况,可能就会有行人或是小动物突然出现,造成危机,因为他们极有可能在你不经意间横跨路面。郑顾问说:“每6秒查看各后视镜一次,其中一个功效,就是要帮助驾驶人解决凝视的问题,能广泛接收信息,理性地响应环境,而非在紧急情况下对情况做出仓促及不周详的反应。在大多数交通事故当中,我们已看出反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保持思路清晰,学会变通 驾驶者在开车之前就要检查和调整好后视镜,这样可以降低盲点的范围。但是,即使调节妥当,因为车辆的框架构造,车辆的两侧和后面还是会存在某些角度位置看不到的情况。郑顾问说:“驾驶者要确保自己明白车辆上的这些盲点,比如儿童因为矮小,如果正好在车辆的盲区内,驾车人是看不到的,因此在不清楚情况的时候,一定要下车来查看。” 在车辆极快和开放的公路上,驾驶人要保持思路清晰,要采用最佳能见度视野,尽量看得远一些。要注意观察路面的标志或划出的线路,充分利用它们提供的信息,比如,警示前面有公路入口危险,说明可能有车会切入的可能,应及时采取减速、绕行、变道等措施。郑顾问说,驾驶者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很重要,要善于对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判断,比如途经停泊的车辆,极有可能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车门突然打开;比如在夜间,车内的灯如果打开,说明有人可能会下车等等。 总体来说,“广立八方”讲的是我们开车时停留在一个好的位置上,这个位置给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情况,令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回应当时在路上的各种情况,避开危机。
|
前一篇: 防御性驾驶:预测和远离危险
后一篇: 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思考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