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鄱阳湖长期低水位 鱼米之乡无鱼可捕

鄱阳湖长期低水位 鱼米之乡无鱼可捕

2011-12-5 09:15 | 发布者: EHS最新资讯 | 查看: 3156 | 评论: 0 | 来自: 《瞭望新闻周刊》
摘要:近日,记者深入鄱阳湖区采访发现,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长期持续低水位,造成鄱阳湖自然和社会生产生活态势发生显著改变,湖区生态、群众生产生活等都面临多重挑战。近几年极枯水位不断出现,现有水尺测量不到水位, ...
  生态补偿急需渔民转产

  近年来,随着鄱阳湖低水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湿地干旱化逐渐显现,加上鄱阳湖区内人类生产活动频繁,候鸟食物来源受到威胁,“人鸟争食”矛盾日益突出。

  伍旭东告诉本刊记者,仅大湖池保护管理站巡护范围就有约2.8万名居民在其中生产生活,保护区最核心区的吴城镇则生活着约9000人。自然保护工作人员说,每年秋冬季,周边村民放干水面捕鱼时,保护人员就得做村民工作,要求他们手下留“鱼”,保持一定水位,将小鱼小虾留下,为候鸟留一口食物。

  虽然今年出现春夏连旱后,中央有关部门对鄱阳湖渔民进行了临时性救助,但“救急,却救不了穷”。持续低水位状况下,从长期观察,鄱阳湖约10万渔民的生存状况将日益艰难。“一户渔民一袋50斤大米,就是三个月禁渔给渔民的补偿。这还是地方上以春荒的名义,想办法变通发放的。”江西省鄱阳湖渔政局星子县分局副局长朱洪娜说,十年禁渔,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加上多年来的持续低水位,禁渔后渔民的捕捞量因干旱少水,时常减产。

  采访中,基层干部、渔民、保护工作人员等都呼吁,要在鄱阳湖进行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渔民转产转业。伍旭东等基层自然保护工作人员呼吁,要有效解决保护区的“人鸟争食”矛盾,就要减少人类开发活动,“要参照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对保护区群众进行生态补偿,换取他们让出湿地和湖面,为候鸟腾出觅食和活动空间。”

  “要从根本上减缓鄱阳湖渔业资源保护压力,促进渔民增收,就必须减少渔民,帮助渔民尽快转产转业。”王兴干说,无土地,少资金,缺技能的渔民转业转产非常困难。有关部门要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落实专门资金和技能项目,推进鄱阳湖渔民转产转业,“专业渔民在岸上没田地;多年的渔业资源衰竭,导致渔民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低;除了捕鱼,多数渔民啥都不会。政府要对转产转业渔民提供专项贷款、专业技能培训。”

  工程措施应对低水位

  针对鄱阳湖持续干旱低水位趋势,多位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提出要采取工程性措施,加强应对。

  实施持续的大规模渔业增殖放流,增加鄱阳湖渔业资源。近年来,鄱阳湖流域各地都增加了渔业增殖放流力度。但要将日常渔业增殖放流资金作为财政专项支出固定下来。王兴干说:“鄱阳湖区长年的低水位,在没有持续渔业增殖放流的支持下,将出现持续性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鄱阳湖生物链将出现重大危机。”

  加强水文监测,分析和预测持续低水位的中长期影响,为鄱阳湖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决策提供准确参考。鄱阳湖水位不同季节的落差极大,从丰水期的约20米,到枯水期的七八米,牵涉的面广、点多、变化大。目前鄱阳湖区10个水文站无法胜任。

  日常农田抗旱设施要加强,重要的抗旱人饮工程需健全完善。鄱阳湖沿湖有2万多座中小型排涝站,但只有排涝的单一功能。在鄱阳湖湖边的余干县东塘乡,乡水管站站长章旭明告诉本刊记者:“原来湖边水多成灾。哪曾想过,在鄱阳湖边没水浇灌农田。一些排涝站也无法从远处外湖抽水灌溉。”

  采取一些关键的工程性措施,应对干旱低枯水位常态化影响。江西省生态协会秘书长戴年华研究后认为,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正导致沉水植物数量减少,洲滩植被退化,使原有湿生植物群落向偏旱生的群落类型演替,对越冬候鸟、鱼类等造成不利影响。专家认为,或许可考虑用工程性措施加强对鄱阳湖的水位调节,保障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