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县市场监管局,市局相关处室(单位):
经局领导研究同意,现将《2020年成都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3月31日
2020年成都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要点
2020年成都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以支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牵引,着眼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强化底线思维,健全责任体系,实施多元共治,推进改革创新,防范重大风险,提高服务效能,突出抓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手段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积极保障服务民生,助力企业应对新冠疫情,着力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严重社会影响事件,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水平,全力维护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一、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共治格局
1.全面落实监管责任。牢牢把握市场监管部门机构改革新机遇,以“三定”方案为基础,以《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为依据,狠抓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落地落实,实施安全监察、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三位一体”联合监管。进一步提升各区(市)县局所属市场监管所监管、执法能力,强化特种设备属地化、网格化管理。
2.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监督企业严格履行法定义务,注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发挥其自主管理能动性,加大安全投入,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综合运用保险等市场化机制和信息化手段,强化社会救助和社会监督,激励企业加强自我约束。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动信用监管,将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主体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3.加强联合监管协作。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三管三必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按照市安委会统一部署,协调推进特种设备领域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及时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重点工作和重大问题隐患整治纳入属地政府、安委会和行业主管部门统筹范围。采取建立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行政部门层面联合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互通、政策同步和监管协作,共同强化化工、旅游、交通等领域和场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理清工作职责、消除监管盲区。
4.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技术作用。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坚持应检尽检、规范施检,保证法定检验结果权威性,确保监察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互通检验情况和检验结果,加强对检验超期设备、检验不合格设备跟踪处理,发挥检验检测机构在技术检查、监督抽查、事故调查、应急处置、风险评估、重大活动保障和支持服务企业等方面的作用。
5.营造共治共管良好社会氛围。按照维护城市安全与服务市民、支持企业相集合的工作原则,不断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社会媒体专业优势,充分鼓励各方参与特种设备改革创新、风险防控、隐患治理、辅助监管、标准制定、宣传教育、人才培养、诚信建设和监督建议,共同推动解决涉及城市安全和事关社会民生的突出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风险管控,守牢安全底线
1.继续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去年工作基础上做好锅炉、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的风险动态管理,进一步完成全市场(厂)内机动车辆和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同时,按照分级管控原则及时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前移防控关口,落实管控措施,并及时向属地政府和安委会报告有关情况。
2.科学安排日常监督检查。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突出高风险点位、高风险设备和高风险企业,抓住重点项目和环节,用分类分级、信用为主、“双随机一公开”的日常监督检查办法代替日常巡查,侧重提高对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危化生产企业、充装企业、新取得生产许可或当年自我声明承诺换证企业、近年发生事故企业或被立案查处企业的检查比例和频率,提高日常监督检查效率,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检查处理结果。
3.深入开展监督抽查。充分发挥技术机构在监督抽查中的专家优势,强化上年度监察抽查结果运用,加大对使用单位履行安全责任情况、设备维护保养情况、作业人员按规操作情况监管力度,举一反三督促同类企业抓好问题排查治理。重点开展对安置小区电梯、15年以上老旧电梯、工业园区内叉车、三类压力容器、高压和超高压压力管道的监督抽查,组织技术机构及时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锅炉能效测试,督促企业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水平和维保质量。
4.组织针对性隐患排查治理。高度关注各类特种设备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隐患,重点安排对公共聚集场所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盛装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压力容器(含气瓶)和压力管道,以及因缺陷召回的特种设备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隐患排查及时,风险切实可控。
5.加强安全宣传和执法查处。以“春雷”行动、“质量安全宣传月”等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特种设备“四进”宣传活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大案要案查处,严厉打击、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联合惩戒。高度关注特种设备网络舆情,积极妥善处理市民咨询、投诉、举报的有关问题和事项,保证件件办结,及时回应市政府和市民关切。
6.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门防疫要求和市委、市政支持经济发展有关政策措施,加强对特种设备相关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帮扶力度,全力做好医院、隔离点、防疫物质生产企业特种设备保障工作,继续指导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和作业人员做好自身防护。
7.突出抓好“三重”安全管控。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和大运会保障任务落地,建立完善全市重大活动特种设备安全调度和保障机制,打造与成都建设“三城三都”目标相适应的特种设备保障能力。组建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专家队伍,修订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双盲”演练,落实好特种设备值班值守和事故报告要求,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确保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低于0.38。
三、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效能
1.大力推进电梯创新。全面推广《成都市电梯维护保养服务规范》,加大该标准在电梯维保各个环节的采信和应用,通过实施全市分级维保规范维保市场和维保行为。组织修订《成都市电梯维保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优化维保企业考评模式,构建特种设备相关人员信用管理体系。联合住建、金融部门和相关单位支持“保险+服务+物联网”电梯维保新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覆盖率至30%以上。适时组织维保作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电梯“按需维保”、“无纸化维保”试点。
2.积极探索气瓶监管创新。抓紧建立全市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启动液化石油气钢瓶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实现对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登记、充装、检验等环节的信息化监管。按照市政府规划部署,积极参与氢能源产业的培育、建设和发展,推进《车用氢气瓶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协调、争取成都市车用氢气瓶检验单位的立项及建设。
3.优化企业服务。认真贯彻落实总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改革措施,鼓励、支持监察部门和企业、机构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更加符合社会需要、更能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水平的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改进对企服务工作,精简法律法规要求以外的工作项目,提供更加便捷的施工告知、行政审批和检验检测办理渠道,让惠企措施落地落实,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四、不断夯实基础,促进能力提升
1.聚焦城市建设发展任务。对照国家安全示范发展城市目标任务,逐条逐项抓好特种设备安全规划、制度修订、管理创新、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对照国家和省、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有关规划部署,积极与相关单位建立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监察执法、人员交流、检验检测等方面协同机制,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2.建设特种设备数据中心。升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建设特种设备数据中心,消除信息壁垒,实现行政审批、监察、检验“三库合一”,逐步实施特种设备施工告知网上办理,建设特种设备“双随机一公开”、“现场监督检查”、“安全风险辨识”等功能模块,为各级监察人员提供信息化监管工具和手段。
3.拓展“96933”职能。充分发挥成都市电梯困人应急服务平台作用,提升电梯困人救援质效,将电梯困人从接警至成功救援用时控制在15分钟以内,将每月百台电梯困人率控制在0.5以下。科学筹建新的“96933”指挥中心,并面向八大类特种设备,定位于“安全监测预警中心”“大数据运用中心”“应急救援中心”进行职能拓展,探索以成都为中心、面向全省进行功能覆盖和服务。
4.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加强特种设备队伍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四特”精神,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业务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对监察、检验和培训机构廉政监督,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加强特种设备专业技术培训和调查研究,再为基层市场监管所培训200至300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持证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