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安全生产发展报告》提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正处于安全生产“事故高位波动阶段”。报告预测,“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将保持稳定下降的态势,但下降幅度将减小,重特大事故可能波动反复。(EHS.CN) 这个报告由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研究院共同编写。报告披露,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多年大幅下降,2013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由2002年高峰期的107万余起、13万余人,下降到30万余起、6万余人,降幅分别达到71.2%和50.2%。但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各类事故总量较高,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完全遏制,安全生产主要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报告提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遍经历从事故上升、到趋于稳定和下降的过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非对称抛物线的阶段发展特征,存在事故“易发期”现象。虽然在政府安全监管高压政策下事故总量连续多年大幅下降,已表现出事故快速下降阶段的特征。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科研能力及教育水平依然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事故风险仍然较高。 报告分析,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安全投入、安全管理相对滞后,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能力有待提升。此外,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仍然较低。据统计,在农民工中,文盲和半文盲占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全国550万煤矿职工中,80%为农民工。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因事故死亡的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总量的70%左右。
|
前一篇: 300家污染企业10月底前离京 禁止“携污”去外地
后一篇: 四川南充开出186万元大气污染罚单
3
路过 |
2
雷人 |
握手 |
5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