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省苏州市境内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多人伤亡,事故密集度之高、社会影响之大,为当地近年来少有。不少人疑惑,经济发达的苏州,文明程度相对较高,安全生产法制环境相对较好,怎么还会连续发生影响重大的事故?当地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如此重视,使用了许多强力监管手段,怎么还存在这么多的监管盲区?这些问题恰恰是事故带给我们的深思。 其一,安全生产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部分,它随着整个社会管理水平的变化而起伏。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管理体系尚不成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土壤客观存在。在社会管理的链条上,安全之环尤其脆弱。安全生产形势的短期平稳,绝不等同于安全基础的坚实牢固。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除了要在安全生产方面付出巨大努力之外,还需要大力提升整个社会管理水平。一个区域、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与否,不足以支持我们得出太多的全局性结论,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慎言好转。 其二,虽说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这种重视还有真假、虚实之分,有被动与主动的区别。假如仅仅把重视安全当成规避政治风险的为官之道,而不是用真性情、动真手段解决人、财、物、机制、体制等安全生产难点问题,遇到困难绕着走,那么再漂亮的口号也于事无补,无基的安全之塔终会垮塌。 其三,社会的不良风气时刻侵蚀着安全生产的根基。拜金主义、浮躁心理、法制意识差、道德失范等都是诱发事故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在利益面前老板可以置工人的安危于不顾,在危险面前职工可以漠然以对、无所畏惧;未经审批,擅自生产;只顾收费,随意挂靠;贪图便利,超载运客;酒后驾驶,横冲直撞;更有甚者,一名驾驶证过期、旅游出车无包车单、吸食毒品的瘾君子竟然可以载客出游。分析这些重大社会问题的形成和解决机理,思维绝不能狭隘,必须跳出“安全生产”这个圈子。 事故给我们警示,也要求我们思考。有时候思考比行动更重要,因为思考能帮助我们认清行动的方向。
|
前一篇: 对一起交通事故的感想
后一篇: 高温立法当为劳动者权益“兜底”
1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