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大城市应急避难观察:大灾难时如何逃生?

大城市应急避难观察:大灾难时如何逃生?

2012-8-13 10:04 | 发布者: EHS最新资讯 | 查看: 4179 | 评论: 0 | 来自: 瞭望
摘要:不少人在为这座城市经受着人性的悲悯与善良洗礼,危难时刻闪现市民精神而感动时,也产生一种深深的忧虑:如果有更大灾难来临,出现数十万,甚至更多的“回家困难者”,这个城市将如何应对?
  对于“回家困难者”,要按照“最坏”的设想制订预案ehs,这样会为灾难发生时城市管理者应对危机提供足够的回旋余地

  7月下旬的一场暴雨,使整个北京的交通几乎陷入瘫痪。同时,这场暴雨也在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不少人在为这座城市经受着人性的悲悯与善良洗礼,危难时刻闪现市民精神而感动时,也产生一种深深的忧虑:如果有更大灾难来临,出现数十万,甚至更多的“回家困难者”,这个城市将如何应对?

  事实上,这种风险为各国大城市所共有。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众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高度依赖,加之人口高度密集,一旦灾难发生,大量人员的临时疏散和避难,将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如果大批人员在灾后盲目返家,不仅会加剧交通混乱,也会给这些民众自身安全带来风险,民众最好是灾害缓解后相对安全时再回家。”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鲁照旺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在鲁照旺看来,一旦发生大灾难,“回家困难者”应是城市管理者重点关注的群体,并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安全的暂住环境及饮食保障。

  大灾会造成大量“回家困难者”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减灾协会副会长金磊认为,对于城市大灾难,除了应把控自然灾害,更该关注人为灾难,尤其是现代城市“病灾”。

  金磊举例说,比如包括城市“气荒”在内的能源告急hse,城市频发火灾及爆炸,城市危机四伏的化工厂泄漏及加油站、危险品事故,城市突发旅游事故,校园悲剧等,都是当今必须关注的风险源。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曾不止一次说:“城市面临的风险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静止的、孤立的风险,而是影响大、高度不确定、综合性强、回旋余地越来越小的现代风险;城市灾害越来越呈现出它的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连锁性,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后果的严重性和放大性等特点。”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安全所所长顾林生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暴风雨、大雪、干旱、城市热岛效应等影响,城市在应对各种灾害面前暴露出设施跟不上,抗风险能力比较低的特点。

  从目前各国情况来看,城市灾害按其影响范围,一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域性灾害,比如地震、台风等;另一类是局部性灾害,比如技术灾害、水灾、火灾、泥石流与滑坡、海啸等。

  “严重的全域性灾害破坏地域广泛,往往伴生较多‘回家困难者’,且遍布在整个市区。相比较,严重的局部性灾害遭受破坏的地域小,‘回家困难者’一般集中在局部地域。”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闫笑非教授说。

  “在大城市发生大灾害后,需要迅速安置‘回家困难者’。”闫笑非说,“如果是全域性灾害,需求的防灾疏散场地数量多,规模大,范围也广。而局部性灾害,用较少的防灾疏散场地,就可以满足受灾人群的避难需求。”

  在日本,一般把通勤距离10公里以上的人员称为“回家困难者”。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当天,首都(东京)圈“回家困难者”约达515万人。

  闫笑非提醒,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上班族工作与居住的地点往往相距较远,有的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一旦在工作日发生大灾害,也会造成大量“回家困难者”。

  汕头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鄢圣华副教授认为,大城市发生大灾害后,要确保人口密集区域的临时避难场所能有序接纳、安置因公共交通瘫痪滞留在中心城区数量庞大的“回家困难者”。
 已同步至 EHS最新资讯的微博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逃生, 如何, 灾难, 应急管理, hse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