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上海危废管理体系施行探索全过程

上海危废管理体系施行探索全过程

2013-1-28 08:57 | 发布者: EHS最新资讯 | 查看: 3552 | 评论: 0 | 来自: 中国环境报
摘要:危废污染防治工作会在一定时间内越做越多。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城市、产业发展的加速,危废产生量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管理盲点、漏网之鱼会随着管理的精细化而被纳入工作范围,呈现“越管越多”的局面。


  开篇的话:

  继水、大气之后,危废污染防治成为“十二五”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危废涉及行业众多、种类庞杂(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就有49个大类),产生、运输、处置每个环节都存在环境风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对环保部门提出怎样的挑战?如何应对一段时间内危废“越管越多”的现象?怎么从源头入手主动监管?怎么监控危废非法倾倒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太多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需要进一步探索适用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已有31个省区市成立了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在地方环保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开展危废管理工作,但基层人员少、能力水平有限的现实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怎样在现有机构设置、机制政策下构建监管网络,提升监管能力,确保环境安全,也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带着上述问题,产业市场部赴上海调研,全面考察上海在危废管理上的工作机制、思路和具体做法;走访职能部门、产废集中的工业园区及危废处置企业,听相关负责人谈心得、讲体会、说教训,对危废话题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此,我们推出《危废报告》,针对危废处置工作的创新、困难、医废处置现状等问题推出系列报道,也欢迎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关注这一话题。

  EHS资讯:危废污染防治工作会在一定时间内越做越多。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城市、产业发展的加速,危废产生量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管理盲点、漏网之鱼会随着管理的精细化而被纳入工作范围,呈现“越管越多”的局面。

  既是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又是长三角化工产业带的重点,上海市危废处理处置、环境管理可谓“压力山大”。

  2011年,上海市工业危废产生量为56.4万吨,383家年产危废量50吨以上的企业主要来自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电子等行业,产生工业危废超过45万吨;全市需要一定危废监管频次的企业超过7000家;38家危废处理处置持证单位需要严格监管……这是上海市危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量”(2011年数据),中国环境报调研组了解到,未来几年内,相关数据还将较快增长。

  处置能力能否跟上危废增长的规模?处置水平能否实现环境安全的要求?协调危废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怎样减少“阻力”?联单管理怎么落到实处、让区县环保部门参与现场监管?危废安全运输从何入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危废管理工作起,上海市环保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一个接一个。

  通过自我摸索、借鉴国内外经验,如今他们在危废管理上有了一些经验,也更加坚定了方向:不仅要抓住危废产生、处置、运输的“两点一线”,做好环境风险控制,还要由虚到实、由被动到主动,由单一到综合,探索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如何为城市和产业配置高水平的危废处置、管理能力?还需更多探索与创新。

  危废怎会“越管越多”?

  要配置与城市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危废处置能力

  在水气等传统污染防治领域,随着环境监管力度的加大,污染物排放会逐渐减少。但危废却会在一定时间内“越管越多”。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城市、产业发展的加速,危废产生量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管理盲点、漏网之鱼会随着管理的精细化而被纳入工作范围。

  “仅仅是需要焚烧处置的危险废物,到2015年全市就要增加到近20万吨。”时任上海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副主任的王强说,从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角度,配置与城市、产业布局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危废处理处置能力非常重要且紧迫。

  与政府大规模推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同,最初各地危废处理设施的建设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民营企业至今仍然是各地危废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主力军。(EHS中国)

  “但随着城市产业的发展,危废管理的深化,处理量逐步增长,我们发现完全由市场主导存在风险。”王强说,首先,诸如填埋等低回报危废处理项目长期无人问津,造成处理处置能力在结构上的不足;其次,对区域、产业布局、规模、种类等,企业无法做到全盘考虑,客观上会造成许多能力与需求的不匹配。

  从1993年起,上海就确定了政府投资兴建危废填埋场的计划,开启了构建城市危废处理网络的努力。

  针对处理处置设施不足,能力水平低下的问题,2008年,制定出台了地方危废污染防治五年规划,对全市危废处置能力进行总体布局、全面推进设施建设。“以前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发建设,现在由政府规划、统筹推进。”王强说,面对压力,上海选择对危废处理设施进行主动引导与主动管理。

  在这一过程中,上海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市场做不了的,政府要承担责任;市场可以做的,政府要做好引导。“焚烧、综合利用等企业投资意愿明显的领域,基本可以满足上海危废处理处置的需求。而危废填埋由于涉及选址、投资回收期等问题,企业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实施,必须由政府‘托底’。”

  王强说,化工产业聚集地,一定要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方面提早考虑危废处置设施。“上海第一个危废填埋场从计划到开工,用了8年时间,就是在选址上迟迟无法明确。”

  而“十一五”以来,在规划的推动下,上海以构建危废处理网络为重点,全面推动相关设施建设不断提速。“特别是在上海第5轮环保3年计划中,与危废有关的项目占据很大比例,硬项目(设施建设)、软项目(示范性项目和政策)达17个,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在这个具有上海特色的工作平台上,危废处理处置项目建设和其他重大环保项目一起,由市长牵头协调,项目考核纳入市区县政府考核中,在项目用地、资金等方面拥有更高层次的协调统筹平台。

  据悉,到“十二五”末,上海将逐步形成以嘉定、化工区、浦东三大市级固废处置战略基地为主,青浦、金山、松江、崇明等区域性综合处置设施为辅的产业布局。市级危废处理处置基地将可以处置全市一半以上的危废,彻底改变以往主要依托小型危废设施的局面,有利于提高集中度和专业化、规范化运行水平。“青浦、松江、崇明等区域性配套设施,更侧重焚烧和相关综合利用设施的整合,要和区域的产业链配套起来。”王强说,“届时,上海危废处理设施基本上可以满足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上海, 危废管理体系, EHS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