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强台风“尤特”影响,我国多个省份特别是沿海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强降水情况:汕头潮南区部分村庄被洪水围困超过50个小时,大量群众亟待救援;广西桂平一水库泄洪,下游不少群众未接到预警,结果数百群众被洪水围困,生命财产遭遇巨大威胁。茂名因山洪暴发失踪5人,倒塌房屋586间,直接经济总损失4.2193亿元。这次的灾情再次提醒我们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重要性。究竟什么是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他们的工作流程又是怎样?怎么才能把应急的工作落实到位呢? 应急管理典型案例: 6·3吉林宝源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员工正常上班, 6时10分左右部分员工发现一车间女更衣室及附近区域上部有烟、火,主厂房外面也有人发现主厂房南侧中间部位上层窗户最先冒出黑色浓烟。部分较早发现火情人员进行了初期扑救,但火势未得到有效控制。火势逐渐在吊顶内由南向北蔓延,同时向下蔓延到整个附属区,并由附属区向北面的主车间、速冻车间和冷库方向蔓延。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主厂房西北部的1号冷库和1号螺旋速冻机的液氨输送和氨气回收管线发生物理爆炸,致使该区域上方屋顶卷开,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火势蔓延至主厂房的其余区域。德惠市公安消防大队接到110指挥中心报警后,第一时间调集力量赶赴现场处置。火灾于当日11时被扑灭,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8·31 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液氨泄漏重大事故 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本次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5人重伤、20人轻伤。事故原因被初步认定,系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引起液氨泄漏,导致企业操作人员伤亡。该公司是集水产进出口贸易、物流、收购、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 案例分析: 在我国,类似的液氨泄露事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这是为何呢?任何生产环节都是有风险的,而人,才是各种风险中最值得警惕的那一个。据了解,吉林宝源公司未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员工缺乏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而上海翁牌冷藏公司的员工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他们缺乏应急救援的知识,缺乏应急消防疏散演练。平时可能就无知无畏,可是真的有一点意外的出现就完全乱了套,最后可能连自己的性命也会赔进去。其实,这主要还是企业问题,平时没有针对工人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没有应急处理预案,也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演练。安全问题也常常抓不住。对现代企业来说,安全就是第一位的。即使平时挣再多的钱,只要出现一点安全事故就会酿成悲剧。 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 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地震、水旱灾害的加剧,我国学术界在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而对应急管理一般规律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对中国期刊网社会科学文献总库中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文章进行检索,多数是以专项部门应对为主的灾害管理为研究对象的成果。目前可以检索到最早研究应急管理的学术文章是魏加宁发表于《管理世界》1994年第6期的《危机与危机管理》,该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此外,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突发性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薛澜《应尽快建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也是早期较有影响力的文章。许文惠、张成福等主编《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胡宁生主编《中国形象战略》是较早涉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力作。一些学者将应急管理的发展追溯到了建国初期甚至中国古代。 第二阶段 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暴露了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众所周知,2003年“非典”事件推动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结合事前准备不充分、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这一系列问题促使新一届政府下定决心全面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2003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温家宝总理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因此,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受“非典”事件的影响,既有针对该事件本身的研究成果,如彭宗超、钟开斌《非典危机中的民众脆弱性分析》、房宁等主编《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非典”之后的反思》等;同时也有从整体的角度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进行反思和总结,如马建珍《浅析政府危机管理》等。由于这一时期的应急管理实践和研究处于快速发展和繁荣时期,为了能更加清晰看清应急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笔者将这一时期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半阶段是从2003年“非典”事件至2006年底,后半阶段则是从2007年至2008年初。 第三阶段 应急管理研究质量提升时期 2008年对中国应急管理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年初,南方雪灾、拉萨3·14事件和汶川特大地震,为应急管理研究提出了严峻的命题。党和政府以及学界从不同角度深入总结我国应急管理的成就和经验,查找存在问题。胡锦涛总书记10月8日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
前一篇: 完善的EHS许可和合法文件
1
路过 |
16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