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广州“地王”消毒记:20万人能否有个安全的家?

广州“地王”消毒记:20万人能否有个安全的家?

2016-5-4 09:44 | 发布者: admin | 查看: 4238 | 评论: 1 | 来自: 搜狐
摘要:曾卖出277亿的广州地王广钢新城,在2013年7月的官方通报中,规划居住超20万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备受重视的新城,同时也是广东省内最大“毒地”。目前土壤修复方案尚有争议,土壤修复招标仅仅三个月后,各路 ...


广钢新城地块上已有多个楼盘正式售卖



毒土还没修复,地就卖了,楼也建了?



南区还未进行调查的工业地挖的坑坑洼洼,被用来堆放泥土 


  往日的广州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钢)的旧厂址,如今成了一片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开发地。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住宅楼背后,隐藏的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一片“毒地”。(EHS.CN)

  记者调查发现,广州“地王”广钢地块上,即将建成超百米高楼15栋,规划居住超过20万人口的广钢新城,与珠江新城同列广州新地标。鲜为人知的是,广钢地块也是广州乃至广东最大“毒地”:近52万方重金属、多环芳烃污染土壤需净化。土壤调查点位中重金属最大超标倍数179.2倍,多环芳烃最大超标58.4倍。对人体的致癌风险隐现。

  早在2014年2月,广钢“毒地”就被卖了。目前地块上至少14栋高楼在建,3个楼盘已初具规模,多个楼盘已正式开盘售卖,最高的已经建成四五十层。但据多方专家透露,这一“毒地”是否已修复完毕,依然存在诸多争议。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今,北上广置换2万公顷工业用地用于住宅、商业。据羊城晚报报道,为破解城区土地资源贫乏的瓶颈,2008年广州将工业企业搬离城区,到2015年底,广州关闭搬迁企业303家,影响环保类206家,危化品类92家。土地置换用于开发。

  在全国范围内,形势同样严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在广州的“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说,2001年-2009年全国共有9.8万企业关停搬迁,产生大量遗弃的高风险污染场地。

  与此相对应的是,面对“毒地风险”,至今国内无成熟规范、无普遍适用修复技术,无成熟案例。“中国毒地危害是显著的,家底却不清楚,至今仍无权威数据,业主对入住小区的历史数据一无所知。”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宏烈教授说。

  “毒地”卖了277亿元

  “广钢修复工程仅仅刚开始。”2015年9月18日,广州环保局环境技术中心主任章生健在该中心主办的广州“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上说。

  广州钢铁厂是全国第三大建筑钢材生产基地、广东第一家钢铁企业、全国第一家地方钢铁企业上市公司。生产57年后,2011年,广州市明确广钢集团与宝钢集团重组,广钢基地关停搬出市区,空出1.68平方公里土地。

  “毒土”浮出水面。2013年12月广钢委托广东省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土壤所)编制《广钢集团白鹤洞地块(北区)土壤状况调查及修复方案》(以下简称《修复方案》)。结果显示,广钢地块有51.75万立方米“毒土”需修复,其中北区量最大,污染土壤量近2/3。

  《修复方案》未对外公布,但广钢新城“AF040137、AF040138地块项目”环评报告表透露了调查内容:广钢北区污染土壤区域有电炉分厂、炼铁分厂、连轧分厂、金业钢厂、废渣填埋场,总污染面积6.8万平方米,污染深度1.65米-5米。超标的重金属有铅硒锌砷汞铜镍铬8种。铅、硒、锌超标较高,分别是28.6%、21.1%,10.5%,铅最大超标倍数179.2倍。

  而监测16种多环芳烃中超标的有11种,苯并(a)芘最大超标58.4倍。根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居住用地二级标准,该地块不符合住宅用地标准。

  包括中科院土壤修复专家在内不少业内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广钢地块的重金属、多环芳烃100年都难降解,这些污染物缓慢挥发或者污染物颗粒混合其他污染物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传输,对居民中尤其老人和小孩有致癌风险。各污染物中苯并(a)芘的风险尤其大。

  2014年9月,广钢北区所有“毒地”卖完,卖出277亿元高价,成为广州“地王”。

  土地开发随即进行。目前有7家开发商在开发广钢北区:中海、保利、金融街、珠海华发、深圳振业、北大资源、方兴。截至2016年4月,中海花湾壹号、金融街穗华府两个楼盘的多栋高层、超高层商品住宅楼已经基本建成,部分住宅正在拆除外墙脚手架,楼盘2015年下半年就正式售卖,目前还在火热促销;保利的葛洲坝保利曼城同样挂出了促销信息;华发中央公园至少有3栋大楼正在火热建设。深圳振业的广州振业城、等北区其他楼盘工地同样开工建设。

  楼盖了不少,直到2015年5月29日,广钢“毒地”修复才开始对外招标。

  2015年5月21日,广州市环保局批复《广钢集团白鹤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方案》。

  2015年5月29日,广钢公布“广钢白鹤洞地块污染土壤修复招标公告”:发包价4.6亿元。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工)以4.399亿中标,其曾负责北京“地王”的北京化工二厂和北京有机化工厂地块修复。

  2016年4月,记者多次探访广钢污染土壤地块修复现场。发现北区33.3万立方的污染土壤已被清挖、运输、暂存至南区的两个巨型胶囊状的充气膜大棚里,大棚所在地是昔日广钢煤场。去年12月修复厂房区域还是空地,目前修复厂房建好,北京建工正在场内施工修复。 记者看到红色泥头车从充气膜大棚里运出“毒土”,运输过程中污染土壤没有被覆盖,可以看到跑冒滴漏,由于距离较远,记者未能闻到污染土壤气味。

  按照2015年5月29日广钢发布的《广钢白鹤洞地块污染土壤修复项目招标公告》,广钢地块修复的服务周期为443日历天,预计到2016年7月才能修复完成。而在一年前,毒地即以卖完,招标公告发布三个月后,“毒地”上即已建起了一栋栋商品住宅楼,并已正式售卖。

  目前,广钢厂区建筑基本拆除。从现场看,北区“毒土”被挖出,堆在南区的充气膜大棚内。南区还没卖掉的污染土地上,挖掘机已经将黑色的污染土壤翻挖的坑坑洼洼。

  “毒土”的二次污染不容小觑:堆放“毒土”大棚内气体被抽风机抽出吹向附近城中村。此前捡破烂的、周边居民随意进入工地,翻动广钢南区受污染的土壤。在尘土飞扬的广钢北区工地,到处开挖,运输车跑冒滴漏,根本无法辨识哪些是污染土,哪些干净土。

  挖土算不算修复?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环发[2014]66号“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污染场地未经过治理修复的,禁止开工建设与治理修复无关的任何项目。

  早在2011年,广州市环保局相关领导即承诺,广钢退出市中心后,工业地改为其他用途的土地,首先都要进行土壤监测,如果受到污染,按照检测结果,要求责任方进行治理,直到泥土可以外运或者原地使用,环保部门才给项目环评审批,不然就不能动工。

  修复主体广钢集团发给媒体的《广钢白鹤洞地块土壤修复情况》中称,广钢把北区污染土挖到南区堆起来,采用“原地异位”修复,为此其在南区建设了“亚洲最大跨度存放污染土壤的膜结构大棚”,清挖后的土地广钢交给了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市土地开发中心把土地交给了开发商。

  广钢集团某部门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正在开发的土壤确有污染,但通过挖土已经修复了。“不是没修复,北区污染土被挖走了,检测显示剩下土壤符合住宅开发要求。这点环保局是备案的。”

  广钢新城“AF040137、AF040138地块项目”环评报告表直接称挖土就是修复:“(通过)清挖、再监测,污染地块已得到修复。建设单位可以开工建设。土壤污染对建设影响较小。”

  那么挖土到底是不是修复?

  “挖土肯定不是修复。”国内多位土壤修复权威专家、土壤修复从业者明确表示,土壤修复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法,将对人体环境有害的土壤处理成风险可控。挖土仅仅是污染物的转移,污染物还在那,安全隐患也还在。

  “即使异位修复,也需要修复好再开发。”国内有土壤修复权威专家说。由于“毒土”中有害物随着土壤挖掘扰动会挥发,不挖土比土挖出来堆着更好。

  污染场地再开发,广州市相关程序至少要走6步:场地调查、制定修复方案和监理方案、开展修复、环境监理、第三方监测报告、第三方验收报告、再开发利用。这其中广州环保局对“毒地”监管实行“三备案制度”:修复前期调查评估报告备案、中期修复和监理方案备案、后期验收备案。目前公开资料显示,广钢仅仅做了挖土工程备案。

  《修复方案》专家组论证意见也要求,广钢集团对污染土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分为污染土清挖、运输、暂存、修复、基坑及污染土壤委托验收监测、地块交付。而广钢方面仅仅做到了前期暂存。

  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广钢集团,截至目前尚未得到回复。

  记者采访了解到,“广钢挖土算不算修复这事,当时专家开会争议了好久,最后考虑到广钢急着卖地这个特殊情况,形成了现在的方案。”有熟悉广钢修复内情的专家说,“挖土算不算修复”目前没有规范。在修复行业中,也有将A地块污染土壤运输到B地块的异位修复法。

  广钢的做法业内人士争议不小,但这实际上是国内不少污染地开发在做的:为保证土地开发,仅靠清挖污染土壤来“消毒”然后就立即开发毒地。

  这位国内土壤修复权威专家称,国外对土壤修复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履行完修复义务后才开发。“污染场地是先挖土搞房地产开发再修复,还是先修复完毕再开发,国内法律法规没有很明确规定,这是中国场地修复面临的新问题。从业者都不知道怎么弄,只有监管者广州环保局才有资格回应争议。”

  而广州环保局有负责人此前就广钢毒土修复接受当地媒体采访称,广钢土地这样的开发利用程序是城市规划来决定的,广州污染地开发这几年才重视,广州环保局在依据不严情况,已经采用自己能想到的最严格方法和措施对污染地监管。

  截至2015年10月,广州共7块“毒地”(广氮地块、 南方钢厂、金融城、广州钢铁厂、广州油制气厂、粤隆客车厂、红云化工厂)完成或正修复,重重监管下产生的问题并不少:南方钢厂挖出的“毒土”遭偷倒、场地调查弄不清污染成因、修复不达标无法验收、环评报告提到的“毒土”多实际修复的少。

  广州环保局章生健主任负责广州“毒地”修复方案技术评审,他在2015年9月18日的重金属治理峰会上说,污染企业在,企业就是修复主体;企业不在,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是修复主体,“有房地产商巴不得拿地下个月就建房子。”监管者的板子打在了“毒地”业主和开发商身上。

  中央公园方案遭弃

  据了解,“广钢地块污染程度不一样,北区地块污染重,南区相对轻。”,但恰恰北区密集建成了住宅区。广钢地块修复方案本身需要优化。

  2008年,建筑领域老牌事务所美国SOM公司开展广州白鹅潭地区(包括广钢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根据SOM公司的构想,广钢厂区将规划建设一个约70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在公园周边建设住宅街区,这样大幅度降低棕地(国外称污染地块为棕地)修复成本。

  但按照SOM公司这个构想,广钢地块超过70%以上用地无法开发卖钱,更无法筹集广钢集团转型所需的331亿元资金。

  经过多方协商,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砍掉中央公园绝大部分:公园面积从最初的70万平方米调整为10.8万平方米,仅剩约1/7。调整出来的土地则用于开发。规划最终获得广州市政府审批通过。此即埋下了“毒地”密集盖楼的伏笔。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宏烈透露,老工业遗址如广钢这种地块最优的规划是建设成工业博物馆、遗址公园,而非目前卖地为导向的地产开发。

  据了解,“广钢地块做规划没有以场地污染为导向,可最终导致规划成目前这个样子。”按照工业地开发行规,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应该修建绿地、公共设施,避免人长期接触污染地,其修复标准和修复技术也不需要像住宅地块那样复杂。而在污染相对轻的地块上,则可以修建住宅。

  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主任章生健在广州“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期间表示,“毒地”再开发过程中,很多业主尤其是房地产商在修复工作前期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进行场地调查的经费、时间投入严重不足,对“毒地”调查的时间要求非常紧张,每每造成“欲速不达”。一些重点工程一开始想赶时间开工,但毒土修复前期工作没做好,后期难达标,这样反而耽误了开工时间。

  难以监管的“毒地”风险

  “实际上,毒地修复从谁来挖土、到技术本身、再开发流程,国内法律没有具体的规范。基本都是空白。”上述专家表示。

  国内现有管理条款对如何治理和修复污染场地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得各项原则性的条款无法落实。国家和广东省对场地修复也没有统一的做法,没有对土壤修复设置从业准入门槛,缺乏法律法规。

  有参观了广钢毒地现场的知情人士对搜狐财经《潜望》说,北京建工对广钢土壤修复将采用3步走:第1步是土壤洗脱处理,将土壤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洗出;第2步是采用热脱附技术,将洗过的土壤加热到800度以上,让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挥发;第3步是将土壤中剩下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固化稳定化处理,回填广钢地块。

  “固化稳定化不能改变重金属等污染物在土壤中总量,仅仅是改变其有效性和迁移性。”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副院长罗启仕在2015广州重金属峰会指出,这一主流技术处理后污染物向环境释放还有诸多未知。亟待建立长期评估指标。

  修复最终的结果面临评价困难。中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仅规定了常见的主要土壤污染物最高浓度,针对各类污染物制订了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对一些非常见、且对土壤有环境风险的污染物并没有涉及,这不利于污染场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只考虑了单因子土壤污染,对复合污染并未涉及。

  “即使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土壤,也未必不属于污染土壤。”国内有土壤法专家指出,现有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不健全已成为污染场地修复效果检验和评价的瓶颈。

  而土壤修复后长风险长期评估、“毒地”盖楼对居民健康长期影响研究,更是空白。

  广钢“毒土”规定的修复期仅443天。可供参考的是,美国拉夫运河小区“毒地”修复从1983年开始至2004年阶段性成果耗时21年,全部修复工作都未完成,仅1/3居民回迁。

  在讨论广钢“毒地”修复问题时,国内一家环境修复领头企业的专家也透露:国内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目前普遍存在蒙混过关的弊病,这其中有业主、环保部门、修复企业三者的问题,“毒地的前期调查、后期工程实施都存在问题,草草进行的修复出现难达标验收,问题接踵而来。”

  场地修复的种种问题,作为政府监管者环保部门的管理力不从心。广州环保局内部知情人士透露称,“环保局不是万能的,在修复过程真正管理也就靠‘三备案’制度。”并无其他手段,此前广州环保局甚至不知道“毒地”的场地调查怎么弄。

  环评报告制度则仅仅评估建设项目未来对周边环境影响,对“毒地”的健康风险并不评估。《广钢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丝毫未评估该“毒地”对未来居住者的健康风险。

  由于环保部2015年6月1日才要求污染地修复项目需要编制环评报告,2015年5月29日发布修复招标公告的广钢地块修复项目没有编制环评报告。

  广钢新城“地王”华发集团提供的不完全环评批复文件显示,荔湾区环保局承担的环评批复报告,并未提及“毒地”,仅将项目作为一般建设项目进行了批复。

  对此,场地修复企业台湾瑞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忠贤说,中国国内修复工作要让有限的修复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需要监管者政府有“聪明的官员”、“聪明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切实驱使土壤修复公司做好修复工作。

  从监管者的角度,上述广州环保局内部人士说,环保部门期待“土十条”尽快出台,广州争取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管理体系,应对未来“毒地”开发。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广钢, 毒地, 消毒

路过
1

雷人
11

握手
2

鲜花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zhaoyuegang 2016-5-5 16:30
想问一下,征收的排污费用到哪了?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