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成为全球焦点 谁是化石能源“替身”
“电荒”,一个人们已然习以为常的名词。随着全国用电高峰的来临,“电荒”又一次像季节轮回一样走向我们的生活;而且,“电荒”范围不断扩大,淡季“电荒”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近日,国家电监会举行了《2010年度电力监管年度报告》发布会,据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发电量为42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5%,比上年提高8.18个百分点。在总发电量中,火电发电量为34145亿千瓦时、水电发电量为6863亿千瓦时、核电发电量为768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为502亿千瓦时;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0.76%。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量随之增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有可能在三到五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由于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缺口十分明显,“能源危机”因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人们关注的焦点。停电、气荒、油价高涨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能源危机”?化学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新能源发展前景如何?核能利用又将何去何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郭玉国研究员,将为我们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专家解读
发展新能源相对减少化石能源的需求
“中国的能源需求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急剧增长的。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而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我国化石能源的生产量相对不足,因此,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能源供给。然而,国际能源市场充满了不稳定因素,比如,中东局势造成的油价波动就会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进而给经济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为缓解世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积极寻找、开发利用新能源。”郭玉国研究员这样说。
新能源,指的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郭玉国研究员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能够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也能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安全。此外,新能源还具有清洁程度高、环境污染少的特质。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其推广应用,是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选择。”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化学
谈到化学与能源的关系,郭玉国研究员说:“化学是新材料发展的源泉,在科学发展史上,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取得过很大的成就。其实,能源利用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柴草等常用能源所提供的能量都是随化学变化而产生的,多种新能源的利用也与化学变化有关。能源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过程,能源消费的90%以上都依靠化学技术。”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控制低品位燃料的化学反应,使我们既能保护环境又能降低能源成本,这是化学面临的重大课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以化学为核心的技术的发展,在研制功能转换材料,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都需要化学研究的突破。”郭玉国研究员这样说。
核电发展不能因噎废食
一段时间以来,在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之下,核电作为一种成熟、高效的清洁能源,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中国的核电产业起步较晚,错过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核电发展的“黄金时代”,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我国核能利用的安全性更有保障。由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带来的灾难影响,在这之后建成的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便采取了较高的安全标准。
日本福岛核泄露危机发生之后,全球范围的核电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人们不得不再次思索“核能利用,何去何从”这个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法国目前共有19座核电站,58个核反应堆,提供全国80%左右的电力供应。法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对核电依赖程度最高,核电工业也是最发达的国家。据报道,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之后,法国报纸推出民意测验,民调显示,高达74.25%的人选择应该继续利用核能。反观德国,与德国的核能发展史一直相伴随的便是反核史。德国人对核电站的恐惧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强的,调查显示,有73%的公民倾向于停止使用核电。
“在核电发展上,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郭玉国研究员表示,“中国还是要继续发展核电,不过前提当然是要"确保安全"。我们要吸取前苏联、日本核泄漏事故的教训,充实论证核电发展规划与核安全规划,在核电站的设计、选址、建造、运行等方面都要保证安全性。中国的核电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仅768亿度,只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82%。从世界能源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核能意义深远。”
专家观点
发展新能源重在因地制宜
目前,新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偏低,这一方面与不同国家的重视程度与能源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则与新能源技术的成本偏高有关,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往往耗资巨大。不过,据国际能源机构研究预测,在未来30年,新能源发电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增强了新能源的竞争力。
郭玉国研究员表示,“发展新能源重在"因地制宜"。面对全球能源紧缺,中国应从自身能源供应战略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地理情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关键是考虑地域性与针对性,而不是"全民总动员",一刀切、一风吹。此外,还应该大力发展与新能源相关的储能材料与器件,比如新能源发电,只有有效存储且并入电网,能够稳定输出之后,才能得到大面积利用。”
|
前一篇: 四川消防:火灾最佳逃生时间为90秒
后一篇: 铅蓄电池行业难逃诟病?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