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行业难逃诟病?
5月18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牵头的“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清洁生产与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宣布成立。11家铅酸蓄电池重点企业发起成立“铅蓄电池清洁生产行业自律联盟”,并率先向全社会发出“清洁生产行业自律条约”。
此前,浙江、广东相继发生了两起血铅超标事件,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污染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这些事件相对应的,则是去年铅酸蓄电池225万吨的可观产量以及庞大的铅酸蓄电池企业数量。业内专家指出,除了行业自律外,尚需提高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门槛。
产值跃升至千亿元左右。专家预测,铅酸蓄电池50年内都不会落后
铅酸蓄电池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安全性高、电压带宽、价格低廉及高资源再生率的能源产品,其安全性、稳定性及可再生性是目前其他电池产品无法比拟的。作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铅酸蓄电池占所有蓄电池市场份额的70%。
近年来,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能需求高速增长,我国铅酸蓄电池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铅酸蓄电池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的十几家迅速发展到如今的3000家左右。2010年,铅酸蓄电池产量已经达到1.4亿千伏安时,产值跃升至千亿元左右。专家预测,铅酸蓄电池50年内都不会落后。
以汽车启动用铅酸蓄电池为例,我国汽车启动蓄电池需求量已从2006年的3865万千伏安时增长至2010年的7495万千伏安时,期间年均复合增长18.01%;预计未来5年我国汽车启动蓄电池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
同时,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电池主要应用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并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1~2年,每年需更换蓄电池近7000万套。根据每辆自行车350元的电池成本,新增电动自行车市场蓄电池平均每年的市场容量约为100亿元,蓄电池更换市场为245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培养了一批实力强劲的企业。目前,我国有10家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实现了上市。同时,由于市场前景广阔,投资者竞相进入,铅酸蓄电池行业存在着小、散、乱等问题,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中国规模以上的铅酸蓄电池企业尽管仅有二三百家,生产量占铅酸蓄电池行业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产值超过40亿元的有两家,超过20亿元的有4家,超过10亿元的有8家。
市场门槛低,很多中小企业依靠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利益
尽管我国铅酸蓄电池总产量超过全球的1/4,但是铅酸蓄电池行业仍属于粗放型发展,整个行业企业数量过多,规模普遍过小,存在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规模以下的2000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只提供了20%的产量。
这是由于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进入门槛低,制造工艺简单,投资周期短,利润丰厚。一家无证非法生产企业,类似数十人的小作坊,采用人工拆解、简单的熔炉就能进行铅酸蓄电池回收和生产,投入总成本不到10万元。加上这些企业处在较隐蔽的郊区,对这部分企业的统计、监管难度极大。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有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家273家,广东省超过160家。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小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也带来环境污染隐患。业内专家指出,一家铅酸蓄电池企业要健康发展,至少需要500万元资金,生产和环保的设施才能跟上。一家正规生产企业20%~30%的投资都要用于环保设备,每年的环境治理设施运行费用达上千万元。而目前很多铅酸蓄电池中小企业总资产只有200万~300万元,根本无法满足清洁生产的硬件条件。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介绍说,国内现在生产的铅酸蓄电池都是阀控密封的,在使用端并不存在污染问题,但在冶炼铅矿和生产铅酸蓄电池的过程中,如果管理措施不当,就有可能产生污染。在过去十几年里,由于缺乏相关规范和行业自律,大量无环保设施、无资质企业存在。相关统计显示,我国超过60%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都未获得许可证,达不到清洁生产要求。
近年来,多次发生的由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引发的血铅超标事件,也印证了目前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隐患。仅仅2010年,我国就发生了江苏大丰、湖北崇阳、安徽怀宁等多起血铅事件。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不符合产业标准的企业,迫在眉睫。
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准入标准,未来单个铅酸蓄电池企业年产值不会低于1亿元
目前在我国取缔铅酸蓄电池是不现实的,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才是治理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根本途径。
去年年底,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配合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提出了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以及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企业的准入条件,初步规定新建生产企业规模不低于50万千伏安时,老厂改造规模不低于20万千伏安时;新建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企业规模不低于5万吨,老厂改造规模不低于两万吨。
王敬忠解释说,能跨过这个门槛的企业,年产值都不会低于1亿元。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满足环境治理需要的条件,将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污染企业拒之门外。
事实上,经过技术水平和工业装备上的持续改进,铅酸蓄电池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完全可以控制。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铅酸蓄电池行业产生的铅污染已远远小于航空工业、炼钢和锅炉加热、发电等行业。如果能有全套设计,加上流水线式的自动生产设备,铅酸蓄电池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减少60%~80%。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铅酸蓄电池企业还处在纯手工到半自动过渡的阶段,自动化生产工艺只能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得以实现。
提高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标准将更有利于地方政府加强环境监管,控制铅污染,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整治铅酸蓄电池污染,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到位了,就可以把污染真正控制住。铅酸蓄电池行业企业过多,不仅不利于管理,还会加剧无序竞争,这成为铅排放总量控制的一个难点。行业准入标准实施后,将有3年整改期,届时,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数量将由现在的3000多家下降到几百家。王敬忠告诉记者:“全国铅酸蓄电池企业将减少2/3,甚至减少4/5,也就是说达不到一定规模标准的企业就要面临被淘汰。”
提高行业标准需要在“关、停、并、转”上下功夫,尤其在“并”上要特别慎重。避免一些小企业在联合兼并重组的幌子下,依然还是以分散生产的形式存在,这就违背了限制分散生产方式的治理初衷,也将无法达到真正的规模化生产的目的。这也是行业准入标准推行的难点之一。
同时,我国也要采用先进国家规模化生产的模式,限制小规模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存在,多部门联合监督企业实施环保排放,监督企业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清洁生产。美国环保部门正计划将铅酸蓄电池生产从铅污染行业的名单中剔除。奥巴马政府制定的总投资24亿美元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其中的15亿美元划给了铅酸蓄电池行业。由此可见,铅酸蓄电池行业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社会的监督、政策的引导,走上清洁生产的道路。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