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改良的多晶硅提纯技术通过充分的循环利用,完全可以实现达标排放,甚至做到零排放。 而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四氯化硅是多晶硅生产的副产物,每生产1吨多晶硅产生10~20吨四氯化硅,如不妥善处理,将直接影响生产并导致环境污染。主流处理工艺是经氢化转变为三氯氢硅,成为多晶硅原料,返回系统使用。 经过努力,目前我国多晶硅提纯技术上已处于国际领先。江苏中能硅业自主研发的氯氢化技术投入大规模运行后,大量副产物全部转化成多晶硅生产原料,克服了世界性的环保和安全难题。 上海普罗自主创新的MP法提纯技术,8月底已经将硅料提纯到6.5N(即六个9)太阳能级多晶硅,99%以上硅元素自始至终不发生化学反应,完全没有污染排放,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清洁的多晶硅生产工艺。 “正如晶科自身表述的,原因可能出在管理疏忽上。”史珺告诉记者,一般硅片加工中的污染在两方面,一是切割硅片过程中产生的碳化硅粉,处理起来比较方便。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方法是砌一个水泥池子,经过沉淀,油粉分离,上层的油和下层的硅粉都可由专业的公司进行回收。 另一个是清洗硅片用的氢氟酸。这种稀酸用完以后,经过酸再生系统的化学薄膜过滤,90%以上可以循环利用,剩下10%也可以经普通石灰粉生成氟化钙,成为钢铁厂所需原材料。 高能耗也存在舆论误解 过去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局面已经被改写。“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已经占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史珺告诉记者。 早在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曾下发 《关于组织实施高纯硅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的通知》,要求使物理法规模化生产的高纯硅材料纯度达到6N以上,光伏电池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5%左右、寿命达到20年以上。 2009年9月底,国务院批转《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38号文,明确提出了多晶硅产业的准入门槛,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 这次由政府针对多晶硅产业耗能提出的直接表达。经过解读,外界一度把多晶硅产业定格为“高耗能”。 “当时国内一般规模的多晶硅企业最 高电耗达到200千瓦时/千克,中能等较大规模企业电耗也在160千瓦时/千克。”史珺告诉本报记者,这是基于直接能耗数据比较出来的,如果按照综合能耗测算结果大不一样。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课题组最新得出的结论,按照光伏全产业链平均能耗测算,光伏项目建设全过程所消耗的全部能耗,在光伏电站建成以后,2年半即可全部实现能耗等量回收的对冲。 随着太阳级硅材料能耗下降,电池效率提高,基片减薄,光伏发电系统能量回收期有可能降到1年。若按其工作寿命为30年计算,则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增值效应可以达到20倍以上。 “技术进步很快,已经不需要再等待了。”史珺说,若按照上述MP法提纯多晶硅,电耗已经降至1.5万千瓦时/吨,实现了革命性的转变。如果按照上述课题结论推导,一年内即可实现全部能耗等量回收的对冲。“可以看到,多晶硅提纯并非高耗能。”同时,目前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组件的使用寿命25年,以此推算,生产出的太阳 能组件在实现生产能耗回收后,几乎不用再消耗电量,即可发电约22年,并且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 孟宪淦告诉记者,任何产业发展都是一个技术逐步完善发达的过程,晶科事件绝不意味着光伏产业就是一个必然的污染产业。大家之所以关注,是因为当前光伏产业发展正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 “不能因为个别行为就把光伏产业当成污染产业。”“按照国务院38号文所规定的能耗和回收率指标,基本上等于宣布禁止新的西门子法多晶硅项目上马。到2011年前,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都将被淘汰。”史珺说。 目前,国内光伏企业能耗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以江西赛维LDK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不断对最新一代的改良西门子工艺进行优化和创新,形成了一个全闭环的、全回收系统,电耗不超过60千瓦时/千克,物耗水平也控制在行业标准的50%以下。江苏中能则在先进技术工艺的运用、系统物料循环利用率、节能降耗水平等方面稳居世界领先行列。
|
前一篇: 不堪承受重金属污染之痛
后一篇: 浅谈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1
路过 |
雷人 |
2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