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写 一些企业往往把原来的已有安全操作规程稍微改动一下,如按管理体系的规定编个号,按贯标的模式进行排版,经过领导审批就变为体系文件,进行发放、培训l后,体系文件就生效、开始运行,没有考虑到体系文件与环境因素、危害风险的逻辑关系,结果导致辨识出的风险没得到有效的控制。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提倡文件编写:(1)坚持制定的控制措施要与辨识的风险成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必须在文件中体现出对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的文字描述。这样,按文件操作,就会控制风险和重要环魔因素,达到建立体系的目的。(2)文件编写要具体,可操作,要使员工看得懂。岗位人员看到作业指导书后知道怎样做可避免事故,文件编写要避免使用“严禁”、“不崔’等词,避免岗位人员看了文件仍不知道如何操作。例如:某生产过程辨识出当水与铁水接触时会产生爆炸,如果文件中的控制措施描述只写“严禁水与铁水接触,避免爆炸”,此外,再没有其他的文字描述,这样的控制措施是不完善的。因为,当岗位人员看到这段文字描述后仍不会操作,文件只规定“严禁水与铁水接触”,并没有写清怎样操作(规定的操作步骤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的)才可避免爆炸。(3)文件如果要分层次编写,一定要注意做到上下左右协调一致,下一层次是上一层次文件的补充与延伸,不增值的文件不要。 事故的管理 对违规或已发生污染、工伤事故,企业一般只注重考核,以“考核”代替“管理”。即使做事故分析,纠正措施中的大话、套话过多,有些纠正措施无法操作,也无法提供相关证据表明实施,其最终结果导致纠正措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再次预防的作用。笔者认为要站在管理体系的角度去考虑司题,要看管理体系是否有漏洞,是否要持续改进。可以从2个方面找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的问题,二是操作者的问题。“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中,都可能因管理的问题而直接影响安全,即使是操作者的问题,也与管理有很大相关。事故发生后,首先可以进行文件、平审,检查文件的规定是否到位、是否合理,是否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已覆盖,危害风险、环境因素的辨识没有漏项。必要时,安排工艺技术人员参加,因为有些事故表面上看是操作人员没按作业文件操作所致,实际是安全、环保工艺技术规程规定不到位。 如果只是简单的纠正违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故还会再次发生,原因分析一定要分析到必要的深度。如:某生产单位检修,在装轴承日寸发生了一起事故,起因主要是在装轴承的讨程中轴承装不进,被迫用铜棒打,结果打了手。事故原因分析是打击方式不对,未加衬套打,纠正措施是加衬套打。原因分析过于简单,这只是纠正,不是纠正措施。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为什么打手?不是打B寸未加衬套,是因为轴承装不进,被迫用铜棒于丁.为什么轴承装不进,是轴承与孔径不配套导致装不进;为什么不配套,是末做孔径和轴径测量;为什么未做孔径和轴径测量,是文件未规定,还是有规定未做?要达到孔径和轴径测量配套,该怎样做?如果解决了孔径和轴径配套,根本就不存在装轴承时装不进,也就根本不会发生事故。其次,检查文件是否培训倒位,操作者是否缺乏必要的安全、环保操作技能,培训I是否有效。再次,检查岗位的劳动强度是否超过岗位人员体能,如连续加班等等。最后,再寻找其他原因,如安全、环保意识的问题。原因分析要分析到可以采取措施的程度。原因分析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制定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制定要注意以下3点:(1)纠正措施与原因分析要有逻辑关系,也就是说每条原因都必须有叉寸应的措施。笔者见过这样个例子,原因分析是这样的:岗位人员因不熟悉作业指导书,导致不熟悉作业指导书中有关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违章操作出现事故。纠正措施:对岗位人员进行作业指导书培训。经我们检查发现:该作业指导书根本没有写如何安全的操作设备,且整个作业指导书也没提过设备。这种原因分析及红正措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纠正措施必须落在实处,不能凭想象,点都不能马虎。(2)纠正措施必须具体、可操作。(3)纠正措施必须举一反三,才能有效的避免事故再次发生。与质量管理体系不同的是,环境措施的采取要考虑到措施与所伴随睦环境影响相适应,列涉及危害风险控箭的,要重点评估该措施的附加风险(可能增加的风险)及残余风险(最终控制效果)。最后谈一下验证,验证必须具体,不能简单写“已验证”,要写具体验证所取得的证据、可追溯,如没达到效果,还须重新进行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的制定。 总之,建立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将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各企业只要不断的学习、交流,使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弹体系更有效运行。
|
前一篇: 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发展概况
后一篇: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与具体做法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