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EHS中国 法规首页 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

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

收藏

下载法规

我要纠错

条款摘要

资料来自公开网络,仅提供网友学习讨论使用

原文版权归原版权人拥有

发文字号:交规划发(2006)140号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法律效力:部门规章

应用分类:节能与资源管理类

颁布日期:2006-04-05生效日期:2006-04-05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公路水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设节约型交通,实现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循环用,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节约型交通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建设任务繁重,对资源需求大,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同时必须以节约土地资源、岸线资源、能源、建筑材料等为核心内容,以实现集约型增长为内在要求,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外在特征,加快建设节约型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

  1、建设节约型交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人均石油拥有量仅为世界的11%。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家将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能源制度、环境保护和监管制度。公路水路交通对土地、岸线、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依赖性强,提高土地、能源等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努力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交通部门责无旁贷。

  2、建设节约型交通,是转变交通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

  目前交通发展中节约意识亟待加强,土地和岸线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亟待提高,运输效率的改进还有很大的空间。全国营运车船石油消耗占全国石油终端消耗量的20%以上,而我国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0%,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潜力巨大。因此,建设节约型交通,不仅是转变交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其基本要求。

  3、建设节约型交通,是缓解交通发展资源制约的重要措施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解决能力供给不足是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但交通发展所需关键资源的供给形势日趋严峻。我国土地资源紧张,岸线尤其是深水岸线资源十分紧缺,能源特别是石油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加强合理规划,综合开发土地、河流和岸线资源,加快高速公路连接成网,加大旧路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存量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发展节能、高效、清洁的新型运输工具,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节约型交通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为建设节约型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交通发展对资源节约的积极作用不断显现

  路网技术等级的提升,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高技术等级路网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快、土地集约利用效益显著。随着路网等级不断提升,结构日趋合理,以相对较少的占地,大幅度提升了路网的通行能力,促进了公路用地的集约化。2004年与2000年相比,公路每亩用地完成的客货换算周转量约增加1200吨公里。

  港口的大型化、专业化,提高了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港口向大型化、深水化和专业化发展,单位货物吞吐量占用码头泊位长度的下降,大大提高了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集约和节约利用岸线。2004年与2000年相比,全国港口每延米码头泊位长度的货物吞吐量约增加1000吨。

  内河航运的发展,突出显现了资源利用方面的比较优势。内河航运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运输方式。“十五”以来,内河航道等级得到提升,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年均递增7.7%和9.9%,呈历史最高水平,船舶平均吨位由2000年的104吨提高到2004年的216吨,以极少的占地、较低的能源消耗,完成了较高比重的运输量,特别是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提供了基础保障,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输组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改善了行业能耗水平。道路运输开始出现一些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客货运输企业,运输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公路客运平均座位利用率约达到47%,货运平均吨位利用率约达到51%。航运企业通过运力结构优化,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专业化和组织管理水平,节约了能源消耗,降低了运营成本,竞争能力逐步增强。

  5、节约型交通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

  法律法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路法》中明确规定“公路建设应当贯彻切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港口法》中明确规定“港口规划应当体现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岸线资源有了法律规范。近期出台了《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法》,制定了《交通行业贯彻节约能源法实施细则》等。

  标准规范建设得到加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以促进资源节约和规范使用。

  6、节约型交通发展的技术基础不断增强

  重大决策咨询成果的出台,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根据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及时提出了《交通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编制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开展了政策、法规、体制等方面的研究,为交通发展对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了基本导向和方针。

  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提升了资源节约能力。工程建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等各个环节注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利用土地、岸线和建筑材料,部分缓解了资源压力,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营运提供了保障;信息化管理和组织技术的集成应用,运输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了行业的节能水平。

  科技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交通科研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交通研究开发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交通人才成长环境改善,提高了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建设节约型交通的重要保障。

  7、交通发展中对资源节约的认识不断提升

  近年来,交通行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深化对交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把握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真解决好发展速度与建设质量、规模扩张与合理把握标准、合理经济的工程方案比选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改造与养护管理等诸多矛盾, 坚持交通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努力探索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发展之路并取得初步成果,提升了整个行业对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

  三、建设节约型交通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

  8、建设节约型交通的总体思路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土地、岸线、能源、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调整运输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实现交通发展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循环用。

  9、建设节约型交通的指导原则

  坚持在发展中节约。抢抓战略机遇期,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坚持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立足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交通发展之路。

  坚持全过程、全领域节约。注重决策、规划的协调和衔接,统筹考虑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环节,强调总成本最优,全方位地集约利用资源。

  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既注重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软环境建设,又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的应用,提升资源节约能力。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监管和引导,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

  坚持远期与近期结合。在近期交通快速发展阶段,重点实现对资源利用的减量化,远期致力于实现交通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交通行业循环经济模式。

  10、建设节约型交通的战略目标

  树立节约型交通发展理念,实现基础设施耐久化、运输结构合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降低增量资源的使用和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运输供给能力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引导节约型的交通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十一五”末与2005年相比,公路每亿车公里用地面积下降20%;沿海港口每万吨吞吐量占用码头泊位长度下降25%;营运车辆、船舶百吨公里能耗下降20%。

  四、建设节约型交通的要求和措施

  11、强化节约意识

  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在发展中注重节约的理念,自觉把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于交通工作全过程。倡导绿色交通和清洁运输,合理开发、节约和集约使用资源。

  12、坚持科学决策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从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制定和调整资源约束型的交通发展战略,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坚持适度超前与资源合理利用相协调,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完善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健全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服务相协调的综合决策机制,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加强交通统计工作。强化统计调查、分析、预测和发布工作,改进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交通建设用地、港口岸线、运输企业和港口企业的能源消耗统计指标,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和准确,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和保障,有效发挥对建设节约型行业的引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完善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建立交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内容相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使交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13、合理制定规划

  加强规划指导。在各项交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坚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交通作为重要指导方针之一,编制和实施充分体现土地、岸线、能源等资源节约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

  优化路网结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紧组织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集中力量加快国道主干线等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形成有效的通过能力;加大国省道技术升级、改建工程建设力度,完善路网结构,盘活存量,提高国省干线运营服务水平;加紧实施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打通断头路,全面提高通达度,改善路况,提高路网使用效率。

  优化站场布局。加快建设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一般性汽车客货运站(点)为辅助,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与其它运输方式更为有效地衔接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以发展物流中心和快速货运、集装箱等货运站场为主,以发展与城市交通或其它运输方式站场共同构成的综合性运输枢纽为主,提升公用型道路运输的服务水平与效率。

  优化港口布局。在岸线不可再生的强力约束下,深入研究港口功能定位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港口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等,分层次、分系统和分区域规划全国港口布局。形成统一规划、层次分明、合理分工、大中小结合的港口体系,实现地区之间、码头类型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码头泊位的专业化水平,以适应货类、货种结构和流量、流向变化的要求,提高港口的通过能力和效率。

  14、注重创新设计

  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勘察设计工作统筹考虑建设、运营、养护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维护的可行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等问题。

  科学制定标准,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及时制修订标准规范,缩短制修订周期,开展针对性研究,及时将科技成果纳入标准规范中,确保标准规范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区别对待交通建设的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地区之间、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发展要求和不同情况,针对工程项目所处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的特点,在满足安全性、功能性条件下,通过对工程方案和技术经济效果的比选,合理运用技术指标,避免设计简单化、格式化和唯标准化。

  合理选用线位资源。严格树立少占或不占好地的观念,确定合理的公路路线走廊带和主要控制点,详细调查当地土地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将土地占用情况作为路线走廊方案选择和优化的重要指标,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和经济作物区,减少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提倡公路集约型布局,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分割,便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优化设计方案。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采取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减少高填深挖,注意填挖平衡,鼓励采取降低路堤填土高度、选择合理的防护工程等措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工程通讯、监控、供电等系统管线的统筹设计,在符合技术、经济和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共沟架设,并尽可能在交通基础设施用地范围内布置。

  15、强化建设管理

  严格用地审批管理。做好建设占地的源头控制,在设计审查时,将土地占用特别是耕地占用情况作为重要内容,不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要求或不合理大量占用耕地的不得通过审查;招投标方案必须有完善的施工临时用地占补平衡以及完善的取、弃土处置方案。

  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公路建设中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尽量在原有路基上加宽改造,安全利用原有桥隧,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完善施工临时性用地的复垦制度,对需要临时占用耕地的,可先将耕地表层土剥离,集中堆放,取土后及时将表层土恢复。合理设置取、弃土场,把施工取土、弃土与改地、造地、复垦等综合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土地恢复和改造。

  加强岸线管理。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集约使用岸线资源建设港口。结合区域特点和岸线情况,合理开发近海岛屿岸线,优化岛屿岸线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建立港口岸线管理制度,探索岸线资源的有偿使用,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和岸线利用规划,确保岸线有效利用。

  加强建设监理。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不断完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既定的设计方案建设实施,避免资源浪费和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提高基础设施耐久性。研究开发工程新材料、新技术,采用新工艺,应用新设备,提高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合理延长设计使用寿命,提高生产和资源利用效率。重视工程构造物的维护与管理技术研发,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状态。

  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开发针对特殊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及经济发展特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并与资源节约利用相结合,广泛开展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16、完善市场监管

  优化组织结构。继续推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优化,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鼓励客货运输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发挥能源的使用效率。

  优化运力结构。发展节能、大型、专业化运输车辆和绿色环保车辆,加快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内河船型标准化进程,加大车船节能改造力度,加速老旧、高耗能车船的折旧和淘汰,优化车、船队构成,降低运输工具能耗。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结合区域特点,适时推广应用无线电寻呼、广播、电视等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等,优化运输工具的积配载和运输服务线路。大力发展货运信息服务网,促进货物运输市场的电子化、网络化,加快以高速公路客运为骨干的现代客运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实载率,减少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总量。

  发展现代物流。打破地域封锁,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交通运输业与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的协调与合作。大力拓展交通运输的仓储、配送和代理等多种服务功能,扩展经营服务领域,促进大型运输企业由承运人向物流经营人转变,发展第三方物流。

  17、发展循环经济

  深化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认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在交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结合区域特点和行业实际,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切实组织实施。

  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制定交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业政策以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专项政策。

  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积极研发推广节能新产品,能源节约与替代、材料再生等技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进疏浚土、道路沥青、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建材的再生循环;加强废旧轮胎翻新利用,或生产码头橡胶护舷、胶粉改性沥青等;积极推广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工业废料在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18、发挥综合优势

  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加强规划的协调与衔接,统筹考虑港站、枢纽、服务设施的配套,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和大交通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组织研究并积极推进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为促进节约型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大力发展公众客运交通。建设发达的公众客运交通设施和服务网络,为公众提供便捷、完善的出行服务。合理规划城际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发挥高速公路集约利用资源的特点,加快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运输通道建设,促进城际交通的公交化。对城乡结合区域、新扩城区的交通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

  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制定完善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注重内河航运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相衔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倡导以航运为主的流域综合开发工程,深入研究扩大通航能力措施,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节地、节能、改善环境的优势。

  19、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

  建立健全资源节约责任制。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在资源节约工作中的责任,完善资源使用的计量、记录、报告、奖惩等管理制度,把资源节约的责任纳入相关工作岗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要求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加大宣传和交流。开展“节约型交通”系列宣传活动,加强节约型交通的科学普及,引导公众形成健康的交通消费理念。在交通门户网站开辟节约型交通行业专题论坛。组织在交通系统广大员工中关于节约型交通的知识技能的培训、讲座、征文和知识竞赛。组织对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推动面向基层的交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组织实施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节约型交通行业示范工程,在新的规划设计理念、节能降耗、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等方面,树立典范并予以大力推广,以点带面促进节约型交通的发展。

同地区相关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救灾物资管理工作的通知
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应急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通知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的通知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矿山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同专业相关
关于印发如皋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组织做好2024-2025年度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
关于印发昆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鞍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4年修订版)》《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通用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通知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南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2024年修订)
同行业相关
哈尔滨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2020年修订)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管理办法》《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大纲》的通知
湖北省水路交通条例(2021年修订)
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8年修订)
珠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
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2018年修订)
河南省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办法
武汉市湖泊水库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2024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