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救援人员在韩国珍岛附近海域潜入水中实施搜救 韩国“岁月”号沉船搜索22日进入第七天。据韩国媒体最新报道,遇难人数已增至121人,仍有近二百人下落不明。韩国媒体和专家认为,此次重大事故值得认真反思。(EHS.CN) 漏洞一 缺乏对船员的培训 事故发生后,“岁月”号航海师于16日9时6分与珍岛交通管制中心取得联系,直到9时37分“决定弃船”,这期间双方进行了11次沟通。尽管珍岛交通管制中心在第一次沟通时就已指示航海师紧急采取救援措施,并多次指示逃生,但航海师反复询问“是否有救援”,却不提是否下令逃生。 韩国舆论认为,如果韩国海上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对船员进行职业化培训,定期组织弃船等应急演练,或许能挽救很多乘客的生命。 漏洞二 对载货载客监管不到位 初步调查显示,“岁月”号是在航行途中突然改变航向,导致船载货物移位而发生倾斜沉没。 获救舵手吴英锡承认,船上的集装箱堆了三四层,却只用普通绳子捆绑固定,没有使用铁链。而调查显示,“岁月”号的安全检查报告书没有提及货物固定状况有异常。此外,报告书对乘客情况的记录也极不规范,在必须写明的“乘客人数”一栏却标记着“无”。据韩国检方推测,这种迹象可能表明船员私自低价运载货物,以创造“额外收入”。 漏洞三 航海师资格存争议 韩国调查人员发现,“岁月”号出事时掌舵的三副朴某现年26岁,是第一次驾驶这艘大型客轮通过那条以水流湍急著称的水道。此前,韩国媒体以海运业人士为消息源报道,李俊锡持有二级航海师执照并于今年2月15日更新了执照。 “岁月”号排水量达6825吨,在韩国同类客轮中排水量最大,李俊锡是否“够资格”驾驶受到质疑。一名业内人士说,不能说二级航海师与一级航海师能力相差悬殊,但由一级航海师担任“岁月”号船长更为妥当。 漏洞四 缺少船舶改装的规定 韩国船舶设计专家朴秀汉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韩国国内引进二手船舶,然后通过改装增加客房的情况较多。“岁月”号的5层部分也是后来增建的,这加大了重心偏移的安全隐患。 此外,朴秀汉还提及出事船舶的寿命问题。他表示,船舶的使用寿命一般是20年左右。“岁月”号在日本服役18年之久,2012年被韩国船务公司收购,改装后继续使用,被强行延长了使用寿命。 漏洞五 乘客安全教育缺失 这艘失事客轮上搭载的大部分乘客是学生。而一位学生在事故发生时拍摄的船内画面显示,当船内广播说船只可能有危险时,学生们还在漫不经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事发后,学校在安全教育上的缺失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专家提示,旅客上船后首先要注意观察船上的提示标志,了解船上救生衣的存放位置,并学会救生衣的穿着方法,还要熟悉船上的逃生路线。 漏洞六 救援机制不完善 “岁月”号16日8时58分发出求救信号,两三个小时后才完全倾覆。尽管救援人员9时30分前后就赶到现场施救,但仍有大半乘客遇难或失踪。 韩国专家认为,救援指挥人员对事故严重性存在误判,刚开始可能仅判断为船只搁浅。而且,救援力量最初对船只及乘员情况缺乏了解,在救援行动刚刚展开的“黄金期”,海警可能并不知道船内还有大批乘客,也未考虑到船体快速下沉这个因素。 科普 客轮倾覆该咋逃生? 看看这里,关键时刻能救命 沉船悲剧再次引发人们对乘船出游安全与紧急情况如何逃生的关注。 一般情况下,大型船只发生倾覆时,通常不会马上沉没,最初的1到2小时是逃生的关键。乘客上船时应当留意个人救生设备的存放位置和紧急集合点的位置。紧急集合点通常挂有一个四角有箭头的绿色标志。在规范经营的客轮上,乘客通常要先在紧急集合点集合,由船员统一发放求生设备。 乘客需要仔细听船上的广播,1分钟连续发出7声短鸣1声长鸣是国际通行的疏散信号,表示即将沉船,此时再停留在船舱内部和中部就比较危险。在前往甲板的途中,乘客最好不要乘坐电梯,并注意可能坠落的物体砸中自己。如果碰到明黄色的救生包,最好一同携带,这种包可以浮在海面上,里面装有紧急无线电定位器等设备。 跳船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一个理想选择,人不但有可能撞上水下的不明物体,一个人在水中的目标也过小,不利于搜救。对于逃生乘客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身体不沾水就可以上救生艇,因为水带走人体热量的速度是空气的25倍。“岁月”号出事海域海水的温度为10摄氏度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落入水中,人在1到2小时内会筋疲力尽,在水中的幸存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 灾难发生时,人人都知道保持镇定非常重要。但研究显示,只有15% 的人在灾难面前可以保持镇定,70%的人判断力受损,15%的人会彻底失去理智。而大多数客轮和游轮,船员训练有素、遵守职业道德,乘客在听从指挥的情况下,顺利逃生的几率更高。 如果乘客被困船舱,应当尽可能寻找帮助漂浮或可以抓靠的牢固物体。对于比较大型的船只,船舱的进水速度较慢,有可能在较小的密闭空间内形成大气泡,这种气泡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多的时间等待救助。2013年5月,一艘尼日利亚拖船被大浪掀翻 ,沉到海面以下约30米 ,但船舱内形成了一个约1.2米高的气泡,一名船员借助这个气泡在沉船60小时后获救。 |
前一篇: 转变老旧观念:“要我”培训→“我要”培训
3
路过 |
2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