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EHS中国 法规首页 关于印发《抚州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抚州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收藏

下载法规

我要纠错

条款摘要

资料来自公开网络,仅提供网友学习讨论使用

原文版权归原版权人拥有

发文字号:——

颁布部门:抚州市科技局等八部门

法律效力:地方规范性文件

应用分类:污染排放与治理类

颁布日期:2023-06-06生效日期:2023-06-06

各有关单位: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部署,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根据《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抚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共同研究制定了《抚州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并经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文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抚州市科学技术局
  抚州市发展改革委
  抚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抚州市生态环境局
  抚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抚州市交通运输局
  抚州市农业农村局
  抚州市林业局
  2023年6月6日

抚州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部署,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根据《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抚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科技创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以狠抓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为主线,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培育绿色低碳创新主体,深化科技合作招才引智,推进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资源高效配置、成果转化顺畅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科技引领支撑我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奋力书写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抚州篇章”。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初步构建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低碳产业加速发展,科技支撑我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科技基础。

  ——突破关键领域技术。深入实施“揭榜挂帅”等科技研发机制,强化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在新能源新材料、储能、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取得一批科技成果。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创建绿色工厂、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培育绿色低碳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种子、潜在)、瞪羚(潜在)等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承担各类绿色低碳科技项目,鼓励科研设施、数据、检测平台等资源开放共享。

  ——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聚焦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技术研究方向,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海智计划”工作站、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载体。

  ——打造创新人才团队。引进能突破关键技术、带动发展高新产业的绿色低碳领域的青年才俊和高层次人才,培育相关领域人才5名。

  到2030年,瞄准碳中和战略目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光伏发电、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达到先进水平,形成一批低碳技术研发平台、解决方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技术实现普遍应用,高质量支撑全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工程

  1.推进工业低碳转型技术研究。瞄准设计、制造、使用、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加强高品质工业产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等绿色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纸等传统高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全链条式零碳低碳生产工艺流程再造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支持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端治理装备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聚焦我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现代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等“2+4”主导产业,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强化行业间的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循环链接。以“绿色设计+制造”“绿色设计+服务”为方向,围绕轻量化、低碳化、循环化、数字化开展新材料替代、高效先进动力总成、智能制造、固废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研发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数字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挖掘低碳零碳潜力。

  2.加快能源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加大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发电、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等企业改进自身生产工艺,在“煤油改电”“煤油改气”余热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系统综合能效,提升终端用能设备的电气化率。大力推动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对太阳能、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有序开发利用,加强氢能、储能、动力电池等其他重点领域研究。重点研发晶硅太阳能电池、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林农光互补、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高效光伏组件、生物质能热电联产转型升级、地热能综合利用和安全高效储能等技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优化,开展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控制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张能耦合和优化互补核心技术研究。深度聚焦能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新型信息技术与能源融合发展,构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低碳能源技术支撑系统。

  3.强化建筑和交通低碳技术研究。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和全寿命周期减碳为方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加快开发天然的固碳建材和基于竹材、纤维复材及水泥基材料的新型绿色建材,支持建材循环利用和建筑建设全过程装配式绿色建造工艺的研究,探索大型建筑智慧能效系统等建筑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聚焦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工具低碳脱碳、智能绿色物流交通打造等方面,开展能源自洽、资源循环利用、智能化设备等科技研究,为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4.加大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研究。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支持农作物低碳新品种、化肥减量增效、农机绿色节能、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等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5.加强绿色低碳基础研究。面向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促进低碳能源、气候变化、智慧电网、工业节能、固碳增汇等研究方向协同创新,加强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客观化追踪、核算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高耗能工业领域节能降碳等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全周期轨迹跟踪、计量核算、捕集转化、储能等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鼓励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等新技术原理研究。

  6.部署生态系统碳汇技术研究。重点围绕气候变化,开展全市碳封存资源分布及容量调查,建立健全碳排放监测核算认证技术方法,系统调查监测农田、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能力,开展碳收支与固碳效应研究,摸清固碳能力与潜力,开展碳中和抚州评估模型搭建与应用。大力实施“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行动,深入森林绿碳、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有关稳碳增汇技术攻关,提升碳汇林价值,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构建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二)实施绿色低碳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7.提升企业主体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低碳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部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支持举措,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积极培育绿色低碳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种子、潜在)、瞪羚(潜在)等企业,创建更多的绿色工厂、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和绿色园区。加快健全优质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建立培育库,开展监测调度,实行动态管理,进行重点扶持,加强认定服务指导。鼓励动员市内企业加入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参与开展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8.加大绿色低碳孵化平台建设。发挥组织协调和政策引导作用,借助高校、产业等资源优势,鼓励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自建、共建、引进等多种形式创办高质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孵化平台,整合社会资源、降低创业成本、优化专业服务,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企业的培育和孵化力度。

  (三)实施科技合作招才引智工程

  9.加快绿色低碳人才引育。大力推进新时代“才子之乡”人才高地建设,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组织开展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井冈学者等各类人才计划申报推荐工作,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领域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畅通柔性引才渠道,不断优化人才服务,吸引更多的低碳技术优秀人才为我市所用。支持我市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鼓励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壮大我市绿色低碳领域人才队伍。

  10.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聚才。推进创新型市县、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着力建设体制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充分发挥与我市建立科技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联合创建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支持碳中和实践创新中心、生态文明与碳中和科创中心等平台建设,吸引集聚一批低碳技术创新科技人才。

  (四)实施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工程

  11.加大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参与低碳技术成果技术交易,加大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技术交易补助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参与科技成果在线对接活动。不断提升低碳相关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支持大学科技园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持续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以高碳行业减污降碳需求为导向,助力先进低碳技术科技成果在抚转移转化,促进重点排碳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12.推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做好《江西省绿色低碳技术目录》的宣传工作。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利用及多能共用技术,转化应用电能替代、装配式建筑等变革性技术,加快应用低碳农机节能技术装备等农业减排技术,推动先进低碳技术在重点行业企业及公共机构等场景应用。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及市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加强市级部门和各县(区)政府、抚州高新区管委会、东临新区管委会的工作协调。组建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为组织实施行动方案提供咨询和建议。按照“一盘棋”要求,充分衔接国家、省战略规划,积极融入全国、全省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体系。

  (二)创新管理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部门统筹、协调、政策制定等宏观职能,系统谋划全市低碳技术科研重大专项,整合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的创新力量和资源,探索建立适应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研发组织模式。加快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和社会资本为重要支撑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创新“高新贷”“科创通”等金融产品,加强金融保障。

  (三)加强监测评估。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推进机制,加强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安排,建立合理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确保各项行动任务落实到位。根据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发展特点,结合组织实施成效、技术发展新趋势等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技术攻关清单。

同地区相关
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同专业相关
关于印发《深圳市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救灾物资管理工作的通知
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应急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西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上海市石油天然气管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 《本质安全诊断治理基本要求》的通知
省安监局关于开展化工(危险化学品) 企业“智能化二道门”建设的通知
同行业相关
关于印发如皋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组织做好2024-2025年度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
关于印发昆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鞍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4年修订版)》《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通用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通知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南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2024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