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省住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部署要求,全面排查整治,严格闭环整改,强化严管重罚,建立健全基础长效机制,整治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切实做好经验推广运用和制度提升工作,现将威海、滨州、济宁等市的典型经验做法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着力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全生产委员会
2021年12月16日
威海市注重标准规范引领 着力提升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
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发布《建筑工程参建单位主体安全责任规范》《建筑工程应急预案编制规程(导则)》两项地方标准,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内容和落实措施等进行解读。
《建筑工程参建主体安全责任规范》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参建各方主体安全责任、附则等5项内容,系统而完整地明确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起重机械产权、检测、安拆单位等8个参建单位的主体安全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指导参建单位和人员在明确各自安全责任的基础上认真履责,有利于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地方标准监督和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建筑工程应急预案编制规程(导则)》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编制程序及应急预案体系、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附件及附则等11项内容,对建筑施工企业及工程施工项目部应急预案中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指导企业更加科学地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下一步,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做好两项地方标准的宣贯,抓好标准落实,督导标准执行,推动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滨州市“三措并举”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提质增效
滨州市住建局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以“隐患即事故”严格监管,着力探索务实高效的管理之路,牢牢守稳安全底线,助力全市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研发“滨建安全平台”,发挥“互联网+培训”优势,夯实全员安全教育基础
组织开发了“滨州市建设工程安全教育平台”(简称“滨建安全平台”),平台培训形式丰富。汇聚媒体、企业、出版社的优质学习资源,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细化分解为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作为应知应会的必学和考试内容;平台操作方式便捷。前期开设安全知识、应知应会、安全视频和安全责任四个模块,模块内容定期更新,确保安全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平台统计功能完备。培训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扫码技术,对整个教育培训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掌控,以便对辖区内公司及项目全员学习状况全面了解。
二、以施工一线业务骨干为讲师,项目之间轮流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大讲堂,将安全知识落实到施工一线
组织在建项目轮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大讲堂,授课内容紧贴实际。授课人员从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中择优选取并轮流授课,以其所从事工种作为授课内容,充分发挥其工作主动性和技术经验优势,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授课形式直观多样。授课采取课件讲解、现场观摩、实操演示等多种方式,培训方式灵活,能够给参训人员留下理论和实践的深刻体验,学习实效性强;授课注重交流互动。通过同工种人员之间开展轮流讲课,提高了授课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加了同工种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三、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开展监管部门安全教育培训,以“隐患即事故”的提格监管方式守牢安全红线
开展县区安全监督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以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模板、深基坑、脚手架等危大工程为重点,培训内容以事故案例为主,通过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经过和后果,进行安全监管全过程培训。同时,利用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异地检查、交叉互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安全监督人员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学习,提升监管水平,切实解决县区安全监督人员存在的人员少、学历低、业务不强等突出问题;以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考核为抓手,对全市建筑起重机械安拆企业进行动态考核,强化安拆人员任职能力核查,根据企业动态考核结果,对安拆企业进行红、黄、绿分级管理,通过全市通报等市场激励措施,倒逼安拆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督促安拆人员不断提升安全操作技能,把牢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顶升、拆除等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安全关;组织编制《双重预防体系管控清单》,对风险实行四级管控,项目部对所有风险点进行管控,公司级重点管控一级、二级、三级的风险点,县区主管部门重点管控一级、二级的风险点,市对县区督查中重点查处一级风险点。同时按照“隐患即事故”的原则,严格执法、严厉处罚、严肃问责,对于存在的问题,不仅上报整改报告和处罚报告,同时上报分析报告,倒逼企业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安全生产监管良性循环长效机制。
济宁市坚持强基建制 持续压实监管责任创新安全监管方式
济宁市住建系统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各项风险防控措施,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质增效。
一、聚焦强基行动,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一是高位推动,高标准配强安全监管机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机构编制部门明确了住建系统安全生产专职分管负责人,设立了住建局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中心。二是纵向到底,高密度压实安全监管责任。建立了“红本子”制度,局主要负责人、各分管负责人和局安委会成员单位各执一本,常态化、专题化研究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推广至县市区住建部门;优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上到领导班子、下到具体人员逐一明确安全监管责任。
二、突出发力重点,多方位防控安全风险隐患
一是全员培训,素质固安。以全员教育、三级教育、班前教育为抓手,分工种、分类别开展安全培训,今年全市共培训从业人员9万余人,对2千余名焊割作业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二是培育专家,助企成长。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已全部按要求配备安全总监,同时开展“青年专家库培育工程”,组织企业安全业务骨干参与督导检查、交流学习、比赛评优。三是创新手段,提质增效。积极推进智慧化工地建设、深化扩大起重机械“一体化”试点,不断提高硬件设施配置和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与智慧工地建设论坛”“智慧化工地试点”等平台,将智慧化工地建设同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评选相融合,引导施工企业加大智慧化软硬件投入。
三、实施严管重罚,强力整治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加大检查执法纵深和尺度。坚持“查必执法、执法必罚”,同步跟进停工、曝光、约谈、信用扣分等惩戒措施;聘请2个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入开展质量安全和起重机械第三方辅助巡查。今年以来共检查企业项目1.6万家次,停工整顿2939家次,罚款金额5011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5人,信用扣分2433分,责令强制拆除塔机133台。二是建立完善考核评比机制。紧盯省对市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充分用好考核指挥棒,压实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制度。三是从严从速落实事故处理。凡是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落实事故即行问责措施;针对涉事企业,全面落实“六个一律”,加强行刑衔接,构成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坚决做到结案闭环、处罚到位、震慑到位。